不知業內看到這個簡單的統計有何感想?我們看到的是,盡管從研發投入占比的比例上,蘋果確實不高,但鑒于蘋果的營收大大高于類比的企業,所以雖然研發占比看似較低,但從研發投入的絕對值上并不低,甚至超過了類比的Facebook和高通。
而從蘋果近三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從2013 年的45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60億美元直至今年的81億美元,年增長率分別為33%和35%左右看,蘋果在研發上的投入也是遞增且增速不慢。所以從研發占比背后的純投入角度,蘋果應是相當注重研發的企業,而那些僅僅看到研發占比比例卻忽視背后實際投入數字的業內顯然陷入了誤區。
其實對于蘋果而言其研發占比比例過低,反而襯托出蘋果營收的大幅領先,而這無疑就引出了我們要說的創新效率或者說是什么讓蘋果以較少的研發投入獲得如此高的營收(包括高利潤)回報?
眾所周知,早在iPhone 4時,蘋果就已經開始使用自主核芯片,并從iPhone 5開始進一步將架構替換為自主的Swift,這種采用自主核創新的結果就是,盡管蘋果iPhone的芯片主頻落后(其實是實現了省電)只是同期其他Android陣營旗艦的幾乎一半,但是性能不輸,甚至超越,直至今天的A9大幅領先對手,而這和蘋果研發支出中最大投入就是芯片不無關系。
更為重要的是,與其他同行相比,蘋果還是惟一具有研發投入自己手機操作系統及生態的廠商,并形成了獨特的軟硬結合能力。即蘋果在決定產品(例如智能手機)用戶體驗的創新上做到了1+1大于2的創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