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督促“提網速、降網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被網友們“點贊”。“沒誠意”,則是公布具體提速降費方案后,三大運營商所收獲的民意,而在近期還有更多質疑運營商的聲音出現:方案未落地、沒有時間表;對此,運營商們集體表示很無辜:這已是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資費調整。“提速降費”為何導致運營商和用戶都不滿意?到底如何才能平衡好運營商和用戶的需求呢?也許,近期的民間資本進入寬帶市場,進入電信市場會是個解決之道。
主動與被動的區別
今年總理三次督促網絡提速降費,國辦也發布指導意見公布了“網速提速40%,流量不清零”等具體目標。因此,網民對運營商充滿了期待,不僅希望運營商能夠盡快推出降費方案,而且希望能夠明顯感知到提速降費。
對此,一位不愿署名的電信專家向網易科技表示,運營商提速降價并不是可以立刻實施的,還需要向工信部備案、向物價管理局備案,這就是三大運營商為何要在工信部公布總目標之后才推出具體方案的原因。
在5月16日,三大運營商相繼公布了具體的提速降費方案,盡管宣稱這是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資費調整,但結果是被網友痛批“沒誠意”。這種落差和買賣的對立關系有關:作為用戶,自然希望資費越低越好,甚至期待的是“斷崖式”降價,無論是降價40%還是50%都很難滿足;而對于作為賣方的運營商而言,其感受自然不一樣。
一位運營商人士向網易科技表示,“運營商此次寬帶資費調整上力度很大,不僅有免費提速而且價格大幅下調。比如,北京聯通50M和100M寬帶價格分別下降了34%和40%。”
但這些在運營商看來“幅度很大”的提速降費方案,沒有得到民心。
網易科技的相關調查顯示,93%的網民對運營商這次的提速降費政策不滿意,而97%的網友認為沒有感受到降價后帶來的實惠。從反饋信息來看,網友對移動數據流量降價最為期待,占70%;其次是寬帶提速,占25%,其次是語音。相形之下,運營商提速降費方案中關于移動數據和語音方面的策略,更多的是套餐組合和定向流量的形式實現“變相”降價。
“其實,本身降價是需要有一定前提的,降價是市場的需求。”野村綜研通信戰略部副總經理陶旭駿認為,“市場競爭導致的結果,一個是拼價格;價格拼不過時,就要拼服務、質量。就運營商來說,可能就是升級4G、5G,靠投資來拉動競爭力的增加。前者拼價格是九死一生,是互聯網的玩法,不適合運營商。”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里曾說:“每個人都力圖用好他的資本,使其產出能實現最大的價值。一般說來,他既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能夠增進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一己的安全或私利。但是,在他這樣做的時候,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引導著他去幫助實現另外一種目標,盡管這目標并非他的本意。追逐個人利益的結果,使他經常地增進社會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進社會的利益時更好”。
陶旭駿認為,充分的市場競爭不僅僅會促使資費下降,還會使服務更加細化、更優質。
不過,網易科技的另外一項調查顯示,有45%的網民還是很關心運營商提速降費后壓力變大,利潤縮小,認為只有合理的收入才能提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