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余額寶管理方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將個人交易賬戶持有最高額度調整為25萬元。8月,這一限額又調整為10萬元。去年底,天弘基金再次表示,自當年12月8日起,天弘余額寶貨幣市場基金個人交易賬戶每日申購總額調整為2萬元,個人交易賬戶持有總額度仍為10萬元。今年年初“限購”再次加碼:從2月1日起至3月15日,余額寶限制每日申購總量,每天9點起發售,當天購完為止,同時也暫停了支付寶余額自動轉入余額寶的功能。截至目前,限購仍在繼續。
余額寶披露的報告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余額寶規模為1.56萬億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
對此,人民日報向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咨詢得知,余額寶數次調整交易規則,主要是控制規模。這是由貨幣基金運作模式決定的。該研究員表示,大多傳統貨幣基金的交易規則是“T+1”,“1”表示的是1個工作日。而保持“T+0”貨幣基金的流動性,需要基金公司以“墊資”的方式來維持,也就是說,當用戶進行贖回操作時,都是基金公司先行墊付的,墊付的資金量取決于基金規模的大小,也考驗著基金公司的資金實力。
“隨著余額寶規模不斷擴大,公司要保證基金的流動性,意味著需要墊付更多的資金。”趙鷂說,這樣也就積累了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如果遇到極端情況,大量的用戶要同時從余額寶提現,公司需要墊付巨額資金,這就很困難了。及時控制基金規模,防范流動性風險,是貨幣基金本身內在運行的需求。
以下為人民日報全文:
余額寶個人交易賬戶持有總額度為10萬元,每日申購一開啟就被客戶“秒”光
“不買了,不買了,太麻煩!”幾天前,江蘇鎮江市民仲敞一狠心,清空了自己余額寶賬戶里的8萬多塊錢。“之前就聽說余額寶限購,大概每個賬戶限額為10萬元。對于超過限額的部分,老用戶可以繼續存放,但想再接著買入就不行了。”
仲敞算是余額寶的老用戶,2014年參加工作后,他逐漸攢下一筆積蓄。看到余額寶收益率比銀行活期存款高,而且能夠隨時靈活支取,他就和身邊許多人一樣,只要一發工資就把大部分錢投進余額寶理財,每天看著收益節節攀升,仲敞感覺很不錯。
但是持續買進的過程沒有維持多久,“限購”就來了。去年5月,余額寶的管理方——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將個人交易賬戶持有最高額度調整為25萬元。8月,這一限額又由25萬元調整為10萬元。去年底,該公司發布公告,自當年12月8日起,天弘余額寶貨幣市場基金個人交易賬戶每日申購總額調整為2萬元,個人交易賬戶持有總額度仍為10萬元。到今年初,“限購令”再加一條:從2月1日起至3月15日,余額寶限制每日申購總量,每天9點起發售,當天購完為止,同時也暫停了支付寶余額自動轉入余額寶的功能。截至目前,限購仍在繼續。
伴隨著余額寶的持續“瘦身”,搶購每日限額變得越來越難。“現在9點一到,就必須打開APP搶,否則當天的額度很快就會被‘秒’光。”仲敞還想等午休時候抽空買點,但是每回一打開APP,都顯示當日額度已經申購完了。
就在余額寶“一份難求”的時候,仲敞收到越來越多推銷貨幣基金的廣告,發現有不少產品的收益都高于余額寶。“我對比了一下,余額寶最近的七日年化利率還不到4.2%,而我看中的一款工商銀行出的貨幣基金利率超過4.4%,同樣也支持當天贖回。”眼見著快到個人最高額度,仲敞開始轉投其他產品,花了4萬元購買該款貨幣基金,又拿剩下的4萬多元買入了一些偏股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借著這個機會,正好嘗試一下新的投資方式。”
余額寶“限購”的同時,還停止了支付寶余額自動轉入余額寶的業務。這樣一來,用戶通過轉賬進入支付寶余額的錢,也同樣只能手動申購余額寶,才能獲取利息收益。
“平時單位報銷給我的錢,或者發的工資,我也會轉進余額寶。”在湖北武漢一家金融類公司負責財務報銷和辦公用品采購的許可說,自己以前開啟了支付寶余額自動轉入余額寶的功能,但后來不知道規則變了,過了好幾天,才發現錢沒有轉進余額寶。
說到如今的搶購,許可很感慨:“現在想投錢進余額寶就得靠運氣。”許可說,“相比其他的投資理財機構,余額寶平臺大、風險低,我還是會選擇把幾乎所有存款都放進里面。但現在買余額寶簡直像搶車票一樣,點擊轉入卻提示‘網絡故障,請稍后再試’,結果稍后就買不進了,只能一開始申購就不停地按‘轉入’鍵,搶得心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