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動支付
如今我們每天都習慣了出門不帶錢包,去超市購物、飯店吃飯等通過微信或支付寶掃碼支付,而除了微信/支付寶掃碼付款外,使用POS機付款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付款方式,而前面提到了,使用POS機付款便使用了NFC。
在手機NFC支付方面,銀聯是絕對的支持者,2015年12月,中國銀聯正式與20余家商業銀行聯手推出“云閃付”產品,一周之后,銀聯宣布與蘋果和三星達成合作。
而2014年蘋果在秋季新品發布會上除了發布最新款iPhone外,還發布了蘋果移動支付解決方案Apple Pay,而Apple Pay便是使用了NFC,12月20日Apple Pay在美國正式上線,2016年2月18日凌晨5:00在中國上線。之后,三星推出Samsung Pay,小米推出Mi Pay,華為推出Huawei Pay。而這些均是通過手機NFC實現付款的。
2、交通刷卡
我們平時看到很多人在乘坐公交、地鐵時不是刷一卡通,而是直接將手機放在閘機或刷卡器上,即可通過,而這便是通過手機NFC實現的,其實我們平時使用的公交卡就是一張NFC芯片。因此,支持功能的手機能夠在公交地鐵上代替公交卡進行支付。
NFC手機公交刷卡相較普通的一卡通也有很多方便的地方,首先就是再也不用擔心忘帶交通卡或者交通卡丟失了,因為手機每個人都是出門必帶的,而且忘帶的幾率基本非常小,因此就不怕出現到了地鐵或等的公交來了才發現忘帶公交卡的尷尬情況;其次,可以再手機上直接對公交卡充錢,避免了排隊交錢的麻煩;再次可以實時查看公交卡剩余金額。
3、數據傳輸
數據傳輸,前文講到點對點模式時提到了這個。目前NFC的數據傳輸功能相對來說比較少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藍牙,而是WiFi。
近兩年,WiFi覆蓋的區域已經非常廣泛,而且即使沒有WiFi,流量的費用也沒有之前那么昂貴,傳輸一些圖片、文件、歌曲什么的還是能夠接受的,而且像微信、QQ這樣的APP的出現,也使得人們在兩者之間傳輸數據時會第一時間選擇這些,而非NFC或者藍牙。最主要的是,用WiFi傳輸無需考慮距離的限制,而且傳輸雙方甚至不用同時在線,這便讓傳輸數據的雙方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時間和空間正式限制NFC和藍牙數據傳輸普及的最主要原因。
而NFC數據傳輸的方式其實非常簡單,將兩部手機背部背靠背貼在一起(對準兩部手機的NFC區域),然后便是選擇想要傳輸的內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