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華為和中興在壓感屏上花費了很多心思,也適配了微博,微信等第三方應用。然而這些適配大多比較“形式”,同iPhone在整個系統層級對壓感屏的適配有著天壤之別。
iPhone上的3D Touch,無論是圖標的快捷操作還是輕壓預覽等功能,完成度均較高。借助于App Store的優勢,第三方軟件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對3D Touch的適配都遠高于安卓平臺。這一點是安卓無法追趕的。可以肯定,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差距都不會被縮小,只會越來越大。
歸根到底還是安卓的生態問題
說到底,拖累壓感屏在安卓機中普及的,還是安卓本身糟糕的生態。想想近年火爆的指紋識別,iPhone做出來近一年后,按壓式指紋才開始大面積出現在安卓手機中。最糟糕的是,直到安卓6.0,谷歌官方才在系統層級增加了指紋識別接口。
這個接口的意義在于,安卓軟件可以自由的調動指紋識別模塊,不再需要手機廠商同應用商進行談判來增加對手機指紋識別的支持。
如今一些安卓機上的指紋識別甚至只支持解鎖(部分機型不支持微信或支付寶指紋支付),關于支付類的功能或許還有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普及,而壓感屏的狀況比指紋識別更糟。因為即使是蘋果,如今也沒有在3D Touch上做出殺手級的使用體驗,未來還要依靠開發者。
總結
觸控技術公司 Synaptics近期推出了名為ClearForce的技術,效果上類似蘋果的3D Touch,因此壓感屏的成本即將下降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對安卓機而言,光搭載硬件顯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何拓展壓感屏生態,如何使更多的應用適配壓感屏,谷歌又將在何時添加對壓感屏的官方支持,都會成為影響壓感屏在安卓手機中普及的要素。雖然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但壓感屏究竟何時才能在安卓陣營中開始 普及,市場又能否接受這一技術,尚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