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市場冰火兩重天。一邊是大可樂、100+等手機公司的風流云散;一邊是蘋果、華為大公司的高奏凱歌。
華為昨日宣布,公司2015年智能手機發貨量突破1億臺,這意味著華為每一秒發貨3臺手機。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華為智能手機已擺脫低價競爭泥潭,在3000-4000元檔位上站穩腳跟,國內市場占比達到30%以上?!?016年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同比增長30%左右,并且未來一定會推出5000元以上價位手機?!?/P>
多位手機行業觀察人士認為,國內手機品牌會剩下十家左右,一種是全球化品牌,一種是細分特色品牌。
國內競爭激烈程度遠甚海外
作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入口,互聯網公司和創業者過去幾年蜂擁進入手機行業。有手機企業高管直言,“中國最聰明的一幫人,在做最苦逼的一個行業”。
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年初時,中國的手機品牌有540多家,到2014年末,140家已經消失。2015年,原點手機、大可樂手機等相繼宣布解散團隊,大可樂手機創始人丁秀洪在他的朋友圈里寫道,“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曾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后遍體鱗傷,才知道我們原來都是草?!?/P>
剩者為王。小品牌的離場讓手機行業集中度更高。在中國市場上,華為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到15%;在全球市場占有率也在10%左右,穩居全球第三———華為是西歐第二大安卓手機品牌,在日本公開市場占有率高達28.8%,位居第一。
何剛表示,面對趨向飽和的市場,華為終端未來全球增長點來自于HTC、索尼等品牌衰落留下的空間;在國內則主要是爭搶國內同行市場份額,“國內競爭的激烈程度遠甚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