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卡未激活,充值后換成積分在網上商城購物,話費竟一分都沒少!2013年5月,梅州一名男子發現了廣東某通信公司在新舊系統更換時出現的漏洞,瘋狂購買將近2萬張手機電話卡,在通信公司的網上商城購買多功能商業預付卡和實體黃金,然后賣掉牟利,被指控導致通信公司損失了299.9萬余元。昨日,涉案的32歲男子張俊盟被控盜竊罪,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受審。
指控:利用系統漏洞騙話費積分
來自梅州市豐順縣的張俊盟是一個“養卡族”。現年32歲的他只有初中文化,從2010年左右開始養電話卡。因為一直都靠此來維持生計,對于通信公司每個季度推出的優惠活動,他都了如指掌,也經常激活電話卡到通信公司的網上商城兌換積分。
2013年5月,張俊盟偶然發現了一個“商機”,有些電話卡竟然不用激活就可以換積分。意思是,電話卡不激活,充值的電話費不會扣減,將話費兌換成積分后,就能在商城購買商品。由于兌換了積分以后,卡未激活無法扣費,等于不用錢就可以換商品。
據檢方指控,2013年5月至11月期間,張俊盟利用廣東某通信公司管理的網上商城新老系統割接過程中產生的漏洞,大量購入11043張電話號碼卡,在不激活號碼卡且不被扣除卡內話費的情況下,騙取話費兌換積分,造成通信公司損失299.9萬余元。
之后,張俊盟將兌換回來的積分在商城上充值“壹卡會”多用途商業預付卡以及購買金銀飾品,并轉售牟利。2014年3月6日,張俊盟在豐順縣城北廣場某房被抓獲時,被搜出手機號碼卡19909張,“壹卡會”多用途商業預付卡共583張。
供述:電話卡未激活還能繼續賣
張俊盟供述稱,他平時是把電話卡激活后,將話費轉成積分用來購物,之后進行停機保號的方式來養卡。他說,“但有一次,我查詢一部分已換購商品的手機卡話費余額,打了官方電話,提示音顯示(手機卡)是剛剛激活的,這樣我才發現這些未激活的卡也是可以購物。”
2013年5月起,張俊盟先后從江門、陽江、湛江、茂名等地購入幾千張電話卡,他說,“這些卡我都是從網上收購,每張約45元的價格。”而后,他用5個“貓池”來插卡,連接電腦操作。由于張俊盟認為“貓池”不如手機穩定,他還用幾十部低價手機,插卡后待機收取驗證碼。張俊盟先后購買了將近2萬張電話號碼卡,由于這些電話卡不需要激活,用完后還可以繼續正常賣出。
在正常情況下,應當向客服對號碼卡進行激活才可以登錄商城,但由于系統漏洞,在卡沒記號的情況下也可登錄獲取驗證碼并可兌換積分。于是,張俊盟登錄商城網頁后,系統“出錯”將不該發送的“驗證碼”發到該號碼對應的手機上。獲得短信驗證碼后,張俊盟跳過激活卡的環節,在商城兌換電話卡內的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