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刷的都是安卓系統的手機。這些水貨手機從香港過來,在深圳解鎖、刷機,銷往各地。”陳新說,“手機批發商找手機柜臺刷機,主要目的是把水貨手機的操作系統刷成中文的。”
這一細節,也得到羅真運、楊小慧等人的證實,涉及的手機品牌,主要包括三星、HTC和WP(Windows Phone)。
2011年,楊小慧成立北京麥德聯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安豐下載”的運營、手機軟件及廣告的推廣,張炳負責該公司商務和運營業務。
據楊小慧交代,公司生意最好的時候,深圳的公司一天能刷機上萬部。2012年,公司陸續把直接經營的手機柜臺關閉,只讓與公司有合作的手機柜臺刷機,利潤對半分。
偷裝插件 wifi環境下運行
楊小慧交代,2012年初,他和陳新、羅真運、張炳商量制作能夠控制他人手機的“靜默插件”。
之所以稱作“靜默插件”,楊小慧向警方解釋說:“裝了它,手機就會與我們的服務器自動聯系,自動下載并安裝服務器所推廣的軟件及廣告信息,整個過程手機用戶是不知情的,用戶也不知道插件安裝在手機中。”
案發后,北京通達首城司法鑒定所鑒定確認,“靜默插件”具有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獲取手機位置、手機網絡狀態、用戶手機運行的應用軟件列表的功能。
楊小慧說,他們公司的服務器一臺在香港特區,一臺在美國,因為這兩地的服務器“速度快、便宜,也不用域名備案”。
技術人員林偉東說,當時陳新向自己提研發要求,“推送軟件一定在wifi條件下運行,不要耗費手機用戶的流量。不然,使用了用戶的流量,客戶會發現投訴的。”
楊小慧說,木馬插件的最初目的是通過服務器,向使用此插件的手機用戶推送軟件和廣告以獲得推廣費。從2012年夏季開始,麥德公司給插件升級,加入了向服務器上傳手機機主個人信息的功能。
北京通達首城司法鑒定所鑒定確認,“靜默插件”能更改用戶網絡狀態,刪除用戶手機內安裝的應用軟件,安裝其他應用軟件,訪問互聯網,強制關閉正在運行的應用軟件,喚醒用戶手機,讀寫用戶存儲卡等信息,上傳手機收發短信、通話信息、通訊錄以及GPS定位信息。
楊小慧對辦案人員說,他知道這是觸犯法律的行為,但是,“市場上有人在做這個,我們不做太虧了。”
只涉安卓 “蘋果版”插件研發失敗
經法院查明,黃光俠、馬慶沐、吳浩、林偉東是在楊小慧等人授意下研發“靜默插件”的技術人員。
黃光俠、馬慶沐等技術人員供述,“靜默插件”專門針對安卓系統智能手機。黃光俠說,“楊小慧曾提出制作一款能在蘋果手機上使用的‘靜默插件’,但研發失敗了。”
馬慶沐參與了整個犯罪過程,據其供述,“靜默插件”面世后進行過多次升級,一共有五個版本。
據他交代,第一個版本,只是在ROM包里植入“靜默插件”,待手機用戶聯網時自動運行。
馬慶沐說,第一版面世后,楊小慧、陳新、張炳、林偉東和他一起開會對版本進行改進,楊小慧提出,“靜默插件”需要能夠獲取手機用戶的信息。
麥德公司的技術總監吳浩說,他參與過這款插件的升級工作,使得手機能夠接收到后臺推送的軟件,獲取手機型號、通訊錄、地理位置、本機號碼、IMEI等信息。
馬慶沐告訴民警,2013年4月,“靜默插件”被手機用戶安裝的殺毒軟件列為惡意軟件,并提示手機用戶該軟件系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下載安裝的。
他說,之后楊小慧、黃光俠和他專門開會研究解決這個問題,黃光俠提出可以使用C語言編寫程序,這樣就能避開殺毒軟件監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