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信部為了治理垃圾短信泛濫的現狀,發布了《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對于違反規定的電信業務經營者和短信息服務提供者,最高可處以3萬元罰款。而這個規定,預計在12月份出臺,這是繼今年垃圾短信專項治理行動開始,最有力的一次處罰公告,但是,這管用嗎?
對于最常見的垃圾短信發送方式,現在比較流行兩種:
一種方式是通過集團短信業務來達到發送垃圾短信的目的。集團短信是一種集團性質的業務,需要以公司單位形式進行辦理,并獲得一個服務號碼(多以1065X開頭)。運營商會提供一種基于專線傳輸的MAS設備,可連接至行業網關(IAGW)進行發送短信,當然是需要賬號,密碼進行鑒權。
集團短信業務主要應用于集團客戶內部辦公、生產管理、會員管理等方面,但被別人利用出現了部分集團客戶濫用短信端口未經接受方允許頻繁發送商業廣告或向客戶發送涉黃、涉黑等違法信息的現象。所以后來出現了黑白名單管理,顧名思義就是黑名單模式就是規定哪些號碼不能接收到短信,白名單模式就是哪些號碼被允許接收短信。現在大多只允許開白名單模式了。以前上海、浙江都出現過通過集團短信黑名單模式濫發短信的情況。
這種方式較其他方式(比如幾萬個號碼輪詢)有一個最大的優勢:沒有被垃圾短信系統監控,只要沒人投訴,你就能一直發。最大的劣勢:很容易被投訴追蹤到是哪個人再搞這事。
另一種方式是通過蘋果iMessage的方式群發垃圾短信,這種方式是通過系統掃描選取活躍賬號進行發送,不經過運營商攔截,不會被第三方軟件攔截,最大可支持3000字符文本短信,并可發送文字、圖片、視頻等。
在電信運營商眼里,iMessage垃圾短信也是個難題。多家運營商客服人員都表示,由于蘋果iMessage垃圾信息并非以電話號碼發送,目前還沒找到有效的辦法解決。來自蘋果官網的信息顯示,用戶如果收到iMessage垃圾短信,可以通過郵件的方式向蘋果報告。然而,對于到底能不能解決、究竟能達到什么效果,蘋果客服人員則表示“不清楚”。
作為一種低成本的廣告推銷方式,垃圾短信的背后拖著一條利潤可觀的利益鏈。從這個意義上說,對于垃圾短信的治理,其實更應切斷其背后的利益鏈,否則的話,就算對垃圾短信的罰則能夠做到疏而不漏,只要最高3萬的罰款,人家分分鐘就能賺回來,恐怕仍將毫無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