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紛雜熱鬧的手機行業專利糾紛,與普通的消費者有什么關系呢?不久前根據市場調查公司IDC的一項統計顯示,截止至2012年第三季度,Android智能終端的出貨量已經達到75%,蘋果公司的IOS終端市場占有率也達到14.9%,是除了Android以外的智能平臺里唯一一個市場占有率達到兩位數的,同時微軟的WP8也開始在2012年底發力。毫無疑問,這三家廠商已經成為當前智能平臺上最大的三家操作系統提供商,如果這幾個陣營相互攻擊導致行業紊亂,那么消費者作為手機產業鏈的最后一環,很有可能成為這場專利大戰最無辜的受害者與代價承擔者。
Android智能終端的出貨量已經達到75%
然后再讓我們來看一項統計。與微軟推出的Windows phone手機相比,由于谷歌的開源性,所以Android本身就已經為每臺手機節省了15-25美元的系統專利授權費。但一旦微軟、蘋果等陣營在于谷歌的專利戰中勝利,同時在加上律師費、訴訟費等,那么使用Android手機的消費者今后將會為每臺設備多付數十美元,也就是說專利大戰的最終結果,有可能演變為無辜的消費者為此買單。
最終消費者將會為專利戰買單
而且當專利壁壘扼殺了后進廠商的創新激情的話,沒有了創新的動力,沒有連續不斷的競爭,手機行業話語權完全有幾家超級廠商把持,那么消費者同樣如“待宰的羔羊”一樣,成為各大手機廠商任意宰殺的對象。所以消費者并不是正產業鏈中的看客,也不能成為整個專利大戰中的犧牲品,
總結:其實隨著當前智能手機專利大戰的情況愈演愈烈,智能手機的終端制造商也正面臨著成本上升的壓力,主要是由于各手機廠商所收的專利使用費所致。而從長遠來看,如果終端廠商為了防止競爭對手訴訟而為創新畏首畏尾,熱情度驟減,那么整個行業的發展以及速度都將受到影響。所以專利問題,還是回歸鼓勵創新的初衷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