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費或成瓶頸
目前,3G手機+2G網絡的模式,造就了為數不少的“準3G”用戶。
王志鵬就趕了一回時尚潮流。自從有了3G手機,他每天一大早醒來,先躺在床上瀏覽時事新聞;吃罷早飯,步行去實驗室順便登錄飛信;若是外出,他就在公交車上打打游戲或者收發郵件;周末去同學家串門,也不擔心迷路了,直接用Google地圖查找乘車路線;假期乘火車回家,一個人也不會無聊,就用手機收聽廣播,用QQ聊天,還用微博(t.sina.com.cn)寫日志。
談及3G網絡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他覺得一是資費過高,二是功能有限,僅僅是提高了網速,增加了視頻電話而已,這些功能對自己并不具有吸引力,2G網絡已經能夠滿足上網需求。
現實的情形是,雖然時下很多年輕人都購買了3G手機,可是談到3G套餐的使用,大部分人仍持觀望態度,高額的費用和不太穩定的網絡令人望而卻步,而有限的娛樂功能更無法與電腦媲美。
就手機終端而言,在這輪3G競賽中,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在中國移動官方網站上,展示了來自海信、華為、中興通訊等廠家共制造出16款G3手機,其中國產品牌占據多數。而放眼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3G手機隊伍,多普達、中興、海信也活躍其中。
手機新品發布,長期以來都是手機廠商自己的事兒。但在3G業務開始后,運營商坐不住了。我們看到聯通托舉著iPhone(手機上網)3G手機進入中國;中國移動主持發布自主的OPHONE手機平臺,然后才是新品手機;中國電信新年伊始聯手飛利浦推出高端商用的D908手機,完成了自己持續了一年的3G明星手機戰略。
實際上,在已經生產的3G終端中,運營商的補貼不容忽視。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移動2009年的終端補貼總額度達100億元,中國電信的CDMA補貼也占到CDMA總收入的約30%。
摩托羅拉銷售與服務副總裁溫濤認為:“對運營商來說,通過這個補貼既可以從競爭對手里面爭奪更多的資源,又可以借此普及來達到推廣3G的目的。”
有用戶提出,日本運營商為了推進3G業務,以免費或低價的形式,向客戶提供定制手機。中國未來的3G之路,是否可以效仿這種方式?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博士后付玉輝認為,在2G主導的環境下,免費終端未必可實施。這讓人聯想到免費贈送的天翼手機旋即便在網上出售的消息。“尋找目標客戶,發展高質量的用戶才是關鍵。”他說,“有人認為學生、民工會成為3G時代的生力軍,而目前最低的3G套餐費要96元,開通3G業務的多為政府、白領人士。運營商在不放棄低端客戶的同時,尤其注重2G時代月資費達100元以上的高端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