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央行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新規對各類條碼(二維碼)支付的風險進行了分級,并指明了交易限額,使用靜態條碼的,同一客戶單個銀行賬戶或所有支付賬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
消息曝光后,瞬間刷了屏。因為這直接影響到支付寶、微信掃碼付款,與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很多人看到報道中限額500元的消息,開始抱怨不夠用,還有人大呼要用回錢包了。
其實不然,如果仔細看央行的新規,會發現限額500元僅針對靜態條碼,即商家貼在攤位的二維碼,也就是大家經常使用的“掃碼支付”。有專家表示,500元的限額已經可以滿足絕大部分的用戶需求。
而如果是購買超過500元的物品,商家用掃碼儀掃用戶的動態條碼,即“付款碼”的方式,不受此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