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還算是非常幸運的,在Nexus 4之前,LG雖然也在高端市場依靠屏幕3D等特色打拼、在低端市場通過出貨量來擴大份額,但是總歸留給我們深刻印象的產品并不多;于是適時的抱谷歌大腿推出了良心價的Nexus 4之后,LG似乎越來越找到了做旗艦機的靈感,首款驍龍600 LG Optimus G Pro以及如今的LG G2都是在硬件、軟件、概念、服務幾個方面能夠跟一些頂尖國際品牌的高端產品打個平手,并且能讓創新匱乏年代的我們眼前一亮的產品。
年初的時候LG就一步到位推出了驍龍600的Optimus G Pro,在繼任者上硬件配置當然也就只能前進——唯一的選擇就是驍龍800了;除了這個目前性能幾乎無敵的四核2.26GHz處理器之外,2GB RAM、16/32GB可選ROM也是必需的。而且顯示方面所用到的IPS硬屏也是LG的強項、無可挑剔的,于是硬件方面沒有多少讓我們所擔心的地方。
于是發布會所提到的眾多軟件和智能理念才是我們所看重的地方;由于這款新機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看點十足,我們也會分幾部分陸續推出對LG G2的體驗文章。作為第一面,這里只挑選LG G2最具看點的特色,照顧不到的地方還請等待后續系列內容。
需要時間適應的按鍵位置
整體設計LG G2遠沒有當初爆出第一張諜照的時候那么夸張的大,5.2英寸機身的實際感覺基本是目前5英寸機型的平均水平。而且由于屏幕四周都沒有任何按鍵,在保證大屏的同時單手持握還是非常舒服的。
后背按鍵很舒服,但需要適應
至于設計上最大的亮點在于音量鍵和電源/鎖屏鍵都被放到了機身后面,單手握屏幕越來越大的手機的時候,用拇指夠右側的鍵或者用食指夠左側的鍵都不是太舒服,LG干脆把所有都放到了機身后面;不得不說用食指操作機身背后的三個按鍵的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只是你需要花時間去適應他們的位置。
同時為了保證機身后面朝下放置的時候不會誤按到解鎖鍵,LG也為G2的解鎖鍵兩側設計了弧形的凸起。綜上而言,這樣的總體設計所帶來的直接效果是更窄的邊框,僅有2.85mm,視覺上也非常狹窄;這也使得5.2英寸屏幕的機身也不會顯得過大。
至于機身背部的總體設計,LG G2采用了類似牛仔褲的細密橫隔紋理,不過表面進行了光滑處理,紋理的感覺并不明顯。正面的設計看上去尚可,但是背部質感并不如之前發布的LG Optimus G Pro。
由于屏幕周邊沒有任何按鍵,LG G2原本1080p的分辨率被壓縮到了1776x1080,底部一部分像素留給了虛擬鍵。所不幸的在于它是常駐屏幕底部沒辦法隱藏的,而所幸運的是LG G2為這塊區域設計了可能是Android誕生以來所有種類虛擬鍵排布的組合,你可以盡情選擇任意一種習慣的按鍵排列。比如我們選擇的四個按鍵的這種,最右的按鍵可以直接下拉頂部通知欄!
不知是否完全是出于驍龍800強勁性能的原因,LG G2的整個系統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無比的快;滑屏操作和打開APP的主頁的迅速在如今硬件控機型林立的時代也是少有的,但是這種快需要看你是否用的慣。它不像iphone那樣既流暢的跟手又有奶油般油滑的過渡界面,LG G2的快如同快刀一般毫無蹤影。
跟之前LG放出的宣傳片一樣,LG在軟件方面也可為精工細作;從采集自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鈴聲,到Answer Me這樣的體感接聽電話應用;另外Plug & Pop會在你插入耳機或者USB線時自動啟動相關APP,比如插入耳機時自動啟動播放器;Slide Aside允許你用三指手勢快速清除后臺;KnockOn則是常見的雙擊亮屏;QuickRemote則用來控制家中LG系列的智能電視等設備。
詳細的功能我們會在稍候陸續推出的LG G2系列評測當中慢慢介紹,我們先來了解幾個比較顯而易見的功能。比如Plug&Pop,當我們插入耳機,LG G2就會彈出如上左邊那樣的界面,可以看到“音樂、視頻、Youtube”這樣的功能、以及頂部的音量調節框都與耳機有關,于是你可以簡單插入耳機就能夠快速找到相關應用(比如不再用從長長的APP列表當中去找“音樂”它就出現在dock那里)。
當然作為大屏機LG G2當然也內置了單手操作,而且智能手勢也是必備的——包括前面提到的Knockon屏幕喚醒,不過我們都見過類似的功能很久了。
Qslide是LG獨有的多任務功能,它跟三星那樣的同屏多窗口不同,是通過對小窗口半透明化來實現多任務排布的。Qslide基本涵蓋了通話、短信以及視頻、瀏覽器這樣的功能,如果你是個多任務控的話還是比較實用的地方。
當然軟件部分在筆者看來可能是LG G2身上比驍龍800更具看點的地方,為此LG G2甚至內置了專門的視頻指導,來教你怎么用這些最新的服務。我們也將在稍候的詳細專項評測當中為您帶來這些新應用的特別玩法。
24位192kHz HiFi音樂支持
至于多媒體方面,恐怕印象最深的當屬LG G2所支持的24位、192kHz采樣頻率的高品質音樂了;我們通常的CD音質音樂都是用16位、44.1kHz采樣頻率來記錄,LG G2所支持的規格對聲音量化精讀更高,記錄細節更完整。不過在筆者看來這種區別還是一般人很難聽出來的,況且這也和我們通常所說的碼率并不是一個概念。
一般播放器界面/來自維也納童聲樂團的鈴聲
作為測試我們找來了以這種24bit/192kHz規格灌錄的母帶——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先不說音質如何,單單這一首歌200多MB的容量就夠受的了,想想一首MP3的容量也就3~4MB左右,恐怕也只有極少數音樂發燒友會為了高規格而容忍如此大的容量。而且另一方面,目前24bit/192kHz的音樂資源還是少之又少的。
24bit/192kHz音樂播放自動顯示HiFi標志
除了音頻,視頻方面LG G2的解碼播放對于1080p規格來說毫無畏懼;在基本的播放能力之外LG G2也內置了視頻剪輯器這樣的應用,從UI設計到時間軸和剪輯功能來說,LG G2內置的都是此類APP當中精致的高端大氣的一款。
光學防抖 九宮格對焦構圖
影像方面LG G2采用的是1300萬像素后置+21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的配置,像素數方面算主流級別;功能方面看來也是非常完備的,比如當中的清晰拍攝、雙攝像頭、時間捕捉,就是分別類似三星s4的路人移除、前后雙開、軌跡拍照,功能上大同小異。
而硬件方面的革新在于加入了OIS光學防抖,有關實現的效果請期待稍候的拍照評測內容;不過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了新東西——像卡片機一樣的九宮格對焦有木有!于是它不再只能傻傻的對畫面中心對焦,經過我們的試用實用性還是蠻高的。
接下來按照慣例我們來看看LG G2的后置1300萬像素攝像頭拍照水準。
焦距:4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2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4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4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4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300
曝光時間:1/14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4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200
曝光時間:1/25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4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700
曝光時間:1/15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細節表現力是不言而喻的,同時光照充足的條件下LG G2的測光與對焦還是比較準確的,色彩忠于真實場景,大光圈的虛化效果還是有一定潛力;同時整機的成像速度也很快,但幾張弱光環境和室內樣張的拍攝當中我們并未領教到OIS光學防抖的真實作用。
驍龍800處理器性能測試與總結
作為今年最值得關注的高端產品處理器,高通驍龍800系列目前已經擁有三星LTE-A版、索尼XL39h等機型,主頻超過2GHz的四核CPU以及Adreno 330 GPU的強大性能也越來越被我們所熟知。
高通驍龍800處理器組成
LG G2配備全新四核Krait 400 CPU(每核心速度最高達2.3GHz)、Adreno 330 GPU、Hexagon V5 DSP以及最新的4G LTE Cat 4調制解調器,在驍龍s4 Pro處理器的基礎上,性能提升最高達75%,并將制程技術進一步提升到28納米HPm技術節點。在多媒體領域驍龍800系列處理器能夠拍攝、播放和顯示4K級別的UltraHD超高清視頻。
前面已經說過這樣的配置我們已經完全不需要擔心LG G2的性能,不過驍龍800的性能卻不總是能夠被全部發揮出來的。對LG G2 CPU頻率調節信息的初步探究發現,LG自從Nexus 4而來的降頻策略依然很保守。
在CPU核心溫度達到60℃時,核心主頻會直接從最高的2.27GHz降到1.5GHz;而當溫度回到57℃時才會允許最高2.27GHz主頻。經過我們的簡單使用發現,一般的應用也確實用不到最高的2.27GHz主頻。而且在這種情況下LG G2也足夠創造將近3萬分的跑分。
評測總結:
評測總結
既然性能頂尖不讓人擔心,LG G2其實也是一款概念有點兒超前的機型,或者說它越來越從想要替你做事情向更多的替你想事情去轉變;這些概念體現在此次推出的眾多應用上面,比如貼心的插入耳機啟動相應APP的功能。但是功能雖多,需要精簡和完善的地方還很多,比如Plug&Pop看起來就不夠直接,比如要是能夠在插入耳機的同時霸氣的甩給你音樂播放的小組件或者大窗口而不是小圖標,會來的更加讓用戶印象深刻更加記住去用它。
附:專業軟件跑分測試
超級兔子系統評測AnTuTu Benchmark是一個專門給Android系統的手機、平板電腦硬件跑分的軟件,它能一鍵運行完整測試項目,通過內存性能、CPU整數性能,CPU浮點性能、2D、3D繪圖性能、數據庫I/O、SD卡讀、寫速度等多項性能測試,并對手機的整體和單項硬件性能做出評分。同時上傳分數并查看該設備在世界的排名。
3DMark
3DMark原本是Futuremark公司在PC端推出的一款專門測量顯卡性能的軟件,除了Windows平臺之外,還新添了應用于Android、iOS以及Windows RT三個版本。桌面平臺的3DMark共有三種不同負載的場景,其中有專為基于DirectX11顯卡的高端產品設計的FireStrike、支持基于DirectX10的主流硬件的CloudGate以及為入門級DirectX9設備打造的IceStorm。而在Android版與iOS版中,則只有IceStorm一種場景。
IceStorm與IceStorm Extreme用來測試的動畫雖然復雜程度不同,但內容是一樣的,都包含了三項測試——Graphics test 1(圖形測試1)、Graphics test 2(圖形測試2)以及Physics test(物理測試)。前兩段圖形測試動畫主要考驗的是設備的GPU性能,其中圖形測試1在降低像素負載的同時,更加側重于頂點渲染;圖形測試2測試的重點則偏向于像素渲染及后期處理,測試動畫中的頂點及三角數量都比圖形測試1有大幅度減少,而像素數量則大幅提升。第三段物理測試則是將GPU的影響降到最低,主要考驗CPU的物理性能。物理測試的動畫背景采用了靜態圖片,也是為了將GPU的負載降到最低,主要考察CPU物理性能。
Vellamo
Vellamo是由Qualcomm(高通公司)開發的一個基準測試應用(類似于Neocore),它可以讓你對手機瀏覽器的性能及穩定性進行測試,包括像Java腳本性能、渲染、聯網和用戶界面等。該工具的結果同樣包括多個子項,但我們只取總成績,分數越高則表明手機對瀏覽器的優化程度越高,網頁瀏覽體驗更好。
Vellamo作為一種手機網頁標尺工具,如今已擴展至包括兩個主要模塊。HTML5模塊可用來評估移動網頁瀏覽器性能,而Metal模塊可對移動處理器的CPU子系統性能進行測量。測試套件點擊即用,方便快捷,分模塊進行管理,Vellamo可對滾動縮放,3D圖形,視頻性能,內存讀寫,帶寬峰值性能等諸多方面進行評估。
GFXBench 2.7.0(Eygpt HD On/Off Screen;T-Rex HD On/ Off Screen共需測試四個部分)
GFXBench 2.7.0是一款圖形測試軟件,也是之前GLBenchmark 2.5.1的升級版本,其中包含了超過30個基準測試項目。主要包含高質量的3D場景,畫面更加復雜。
點評:LG G2的外觀按鍵設計就十分的獨特,音量鍵和電源鍵被設計在了背部,并且還可以實現諸如變焦等一些列的功能,而該機的硬件實力也是十分的強大,同時它的多項微創新功能更是十分的貼心。
LGG2 |
LG手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