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底層但系統優化不同
除了蘋果之外,我們使用的手機絕大多數是Android底層系統,但國內幾乎不會出現原生Android系統,所以都是經過各個手機廠商優化后的版本。系統能夠優化的方面有很多,比如操作交互的方式,對于熱門應用的優化處理,系統流暢度,長時間使用后的碎片化問題等等。
早期手機優化不足,很多都存在卡頓的現象,但現在各大手機廠商已經對系統優化進行了充分的理解和測試,扁平化的設計廣泛存在與手機系統優化理念,系統的流暢度和易用性也得到釋放。
剛才跑分的兩臺手機系統評估結果差距并不大
我們測試的這兩臺手機,理論上處理器、存儲和圖形性能相差將近一倍,但在模擬實際操作手機的測試當中,差距并沒有那么大,兩者都超過了100分大關,意味著他們在日常使用過程中都是比較流暢的。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手機系統不斷優化,降低配置消耗的結果。
當然,目前一些較大的品牌在系統UI優化方面做的比較好,因此產品更受歡迎。除了流暢度之外,不同系統的功能豐富度也不一樣,這些都是影響消費體驗的重要因素。
屏幕效果影響體驗
還有一個項目至關重要,但消費者更加不重視,那就是屏幕質量。其實屏幕是智能手機最影響用戶的元件,因為無論是輸入還是輸出幾乎都是通過它完成的。
因為一般手機都是觸控輸入,現在主流是電容屏幕觸控輸入,屏幕感應手指的靜電,而不是電阻屏那樣需要感應按壓。好的屏幕輸入更順暢,可以有效屏蔽手指的汗水、水滴甚至帶著手套也能感應操作。
另外,手機輸出除了視頻就是音頻,而視頻和圖像是最主要的輸出方式,因此屏幕保險就顯得格外重要,影響屏幕性能的參數也有很多,比如像素密度,像素密度與屏幕分辨率和整體尺寸有關。剛才我們提到了同樣是5.5英寸手機,卻有可能存在數千元的價格差距,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同樣的尺寸,也有2K級別分辨率和720P分辨率的區別,前者像素點陣達到了2560*1440,后者只有1280*720,像素數量相差四倍,顯示的效果自然是天差地別,有的看上去更細膩,幾乎看不到像素顆粒,有的顆粒很大,顯示效果一般。另外畫面幀數、色彩、亮度、相應速度都會影響屏幕顯示效果。
同樣最高亮度下,屏幕表現有很大區別
屏幕尺寸差不多的情況下,用肉眼就能看出高低端手機的區別。當然還有很多隱含的因素,比如耗電、對眼睛的刺激等等。
當然了,除了處理器之外,影響手機性能和使用體驗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手機的外殼手感、攝像頭拍攝的效果,單一應用優化等等,要知道,有些手機不到千元,有些手機接近萬元,價格昂貴不僅僅是硬件堆砌的結果。今天總結的這幾點只是相對比較重要的,設計研發、相應的服務內容都不一樣。雖然有些手機有很高性價比,但一般意義下昂貴的手機品質更出色,在選擇購買手機的時候,不要只被部分參數迷了眼睛。
一加OnePlus5 |
一加手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