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消息,更換手機號,難道只是給大家群發短信通知新號碼這么簡單嗎?如今,各種各樣的手機應用APP都需要綁定手機號,如果在銷號前不提前解除這些賬戶的手機號綁定,很有可能會面臨賬號被手機號新主人誤用、冒用的風險。
新學期伊始,剛剛入讀研究生一年級的傅同學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她從運營商那里新買的手機號,卻在用這個手機號注冊微信時被提醒,“該手機號已經綁定以上微信賬號”,屏幕上顯示的微信號是另一個陌生人的頭像。
“小傅,我用手機號搜索加你微信了,頭像怎么是其他人的照片啊?”身邊的朋友提出疑問。小傅也挺納悶,自己剛買的手機號還沒用過,怎么就已經注冊了微信號呢?
去營業廳咨詢后,營業廳工作人員告訴她,這個與她手機號碼綁定微信號的“陌生人”,應該是手機號碼的上一個主人。
原來,當一個手機號碼被舊主人注銷放棄使用后,這個號碼不會長期被運營商閑置。“手機號碼被注銷后,運營商會為您保留1到3個月,在這期間您可以重新把號碼買回。如果超過3個月,號碼就可能會重新進入市場,被其他用戶買走。”移動營業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采訪發現,不同運營商對注銷號碼重新投入市場前“空置期”的設置不同,移動為1到3個月,聯通為3到5個月。
賬戶余額被盜用風險高
“微信、支付寶解綁了嗎?”昨天,當記者來到勁松附近一家營業廳咨詢銷號事宜時,工作人員提醒。然而記者采訪發現,在日常生活中,銷號前有“解綁”意識的人并不多。記者隨機采訪了20名市民,他們的手機號多與銀行卡、微博、微信及各種APP軟件綁定,其中12名市民表示,他們換手機號時,都沒有意識到需要解除手機綁定,基本上都是重新申請一個微信號。市民羅先生坦言,他就是擔心綁定手機號申請微信,容易泄露個人信息,因此只用QQ號申請微信號。
沒有及時解綁,可不僅僅是微信號被朋友誤認的尷尬。倘若這個手機號碼新主人心懷不軌,甚至有可能使您面臨財產損失的風險。
這不,網友Timo就成功進行了一次“黑色”試驗。幾個月前,當她從運營商處購買到一個新手機號,發現該手機號已經與一個支付寶賬戶綁定。使用“密碼找回”功能,通過短信方式獲取到這個支付寶賬號的登錄密碼后,她成功進入了對方的支付寶賬戶。
“天啊,竟然進來了,不知道轉錢出去是不是也能成功?”抱著對風險程度一試究竟的想法,Timo嘗試著用這個陌生的支付寶賬戶給自己的另一個賬戶轉賬5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