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第十七屆中國無線技術與應用大會”上,三大電信運營商相繼給出了5G時間表,力爭在2020年實現5G網絡商用。與此同時,工信部近日也出臺了《國家無線電管理規劃(2016—2020)》(以下簡稱為《規劃》)。《規劃》中提出為即將到來的5G提供了基本的頻譜資源保證,在2020年前,儲備不少于500MHz的頻譜資源。
新《規劃》出臺,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又紛紛曬出時間表,5G的商用進程中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在業內人士看來,5G的基礎技術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在正式的5G標準敲定前,通信行業存在很大變數,很難預料。
5G標準2020年方才落定
作為未來全球重要的通信技術手段,5G系統是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建設網絡強國、提供普遍服務的重要基礎設施。世界各國紛紛加快在5G技術、頻譜、標準和產業化等方面的戰略布局。
美國于今年7月率先劃分了高頻段頻譜用于5G移動寬帶運營,韓國提出將于2018年開展5G商用試驗,支持平昌冬奧會,日本計劃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前實現5G商用。
據工信部部署,我國5G基礎研發試驗將在2016年到2018年進行,為了搶占市場先機,國內三大運營商已展開前期布局。據悉,中國移動計劃在2016年底到2017年底,進行5G系統概念驗證,對產業瓶頸進行突破;聯通計劃在2016年底,完成5G端到端網絡架構的關鍵技術布局;中國電信預計到2018年將實施6GHz以下頻段的5G規模技術試驗和試商用試驗。
“宣稱5G提前的消息大多不可靠,現在唯一確定的是,5G的全球技術標準到2020年時方才正式敲定。”TMT行業分析師項立剛告訴記者,國內的5G進展和規劃與世界是同步,目前全球各國都處在實驗階段,因為標準沒有統一,所以各國在頻譜資源上無法實現共享,所謂的“5G”只能在一個小范圍內試用,無法漫游。
“在標準的統一過程中,還有很多的變數,有些技術需要規范。所以我國不急于過早地發牌照、開放資源。”項立剛稱,即使是在技術標準確定后,5G的商用還需要終端設備的支持,然而終端設備的成熟往往還需要標準敲定后花費一年以上的時間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