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是表皮上突起的紋線,紋線的起點、終點、結合點和分叉點,稱為指紋的細節特征點,由于人的指紋是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的,其與人體健康也密切相關,因而指紋人人皆有,卻各不相同,由于指紋重復率極小,故其稱為“人體身份證”。正是因為它具有終身不變性、唯一性和方便性,所以指紋很早就被用于身份驗證,我國早在古代就開始使用指紋來畫押。但是在九十年代,用于個人身份鑒定的自動指紋識別系統得到開發和應用。
第一款指紋識別手機是由西門子研發,采用刮擦式指紋識別技術,誕生于1998年;經歷了近15年的發展,iPhone5s的到來徹底打開指紋識別的天窗,全世界的高端旗艦手機都開始攻關指紋識別技術,現在,指紋識別技術已經進入千元機行列,雖然指紋識別技術經歷了近3年的“飛速發展”,指紋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指紋識別靈敏度也變得越來越高,但是指紋識別依然有一個令人詬病的缺陷,就是(絕大多數)手機濕手不能指紋識別解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為什么濕手不能解鎖?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指紋識別模塊的原理和分類。
指紋識別模塊的原理和分類
指紋識別模塊是通過特定的感應模組實現對于個體指紋特征的識別。簡單來說,每一個指紋手機都會擁有一個指紋識別模塊,通過該模塊將用戶的指紋收集并轉化成數據,存儲在手機存儲的特定區域,在使用的時候進行調用,而不同的指紋識別技術收集指紋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根據收集指紋的方式不同,指紋識別模塊目前主要分為光學式指紋模塊、電容式指紋模塊、射頻式指紋模塊。
光學式指紋技術原理
光學式指紋模塊是利用光線反射成像識別用戶指紋,該類型指紋模塊對使用環境的溫度濕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在識別準確度上并不理想,再加上這種模塊一般會占用更大的空間,使其難以在手機端有所作為。
電容式指紋技術原理
電容式指紋模塊是利用硅晶元與導電的皮下電解液形成電場,指紋的高低起伏會導致二者之間的壓差出現不同的變化,借此可實現準確的指紋測定。該方式適應能力強,對使用環境無特殊要求,同時,硅晶元以及相關的傳感原件對空間的占用在手機設計的可接受范圍內,因而使得該技術在手機端得到了比較好的推廣。目前的電容式指紋模塊也分為劃擦式與按壓式兩種,前者雖然占用體積較小,但在識別率以及便捷性方面有很大的劣勢,這也直接導致廠商全都將目光鎖定在了操作更加隨意、識別率更高的按壓式電容指紋模塊。
電容紋識別模組主要由芯片、“藍寶石”、金屬環、軟板、載板等組成,其中芯片也就是傳感器部分,而“藍寶石”負責作為保護層(有廠商選擇其他材料做為保護層,成本相應會降低),金屬環作為指紋識別的觸發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