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和蘋果谷歌相比,中國手機目前的短板在于操作系統,依賴于谷歌開發的Android系統除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隱患外,知識產權風險也會導致其很難走出國門。倪光南認為,中國自主手機操作系統最少在2-3年內實現。
在倪光南看來,中國沒有自主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原因有三:
第一、中國企業還不夠大,總體市值大致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在全球企業排行榜上,蘋果、安卓、微軟居前,中移動、阿里巴巴、騰訊似乎還差一點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強;
第二、中國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像華為這樣擁有7萬多研發人員的公司還只是鳳毛麟角中國;
第三、中國沒有形成國家意志,缺乏頂層設計。在移動操作系統方面,國家科技計劃對知識產權風險未作充分評估,就支持很多家都在安卓上做定制版本,既是低水平重復,又做不到自主可控。
不過,文章《國產操作系統前路渺茫 打造產業鏈或是一條出路》稱,“國產操作系統”這幾個字,在如今看來,已成利用國家項目,騙取國家補助的代名詞。不可否認,國產移動操作系統這些年來確實做出了一些產品,但元心、COS系統以及960 OS之流在商業化層面上幾乎可謂完敗。
至于手機芯片方面,目前除了展訊、聯芯科技外,華為海思芯片暫露頭腳。有分析認為,“目前,國產芯片高速發展基礎,很大部分是來自中低端市場,這從國產手機的發展可以看出,在高端市場上,國產芯片依然處于弱勢狀態。國產芯片依靠中低端,雖可在短時間內得到市場份額上的提升,但對于長期的發展是不利的,很容易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尷尬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