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神話”,小米的“黑馬神話”逐漸沉寂,而蘋果的“中國神話”仍然在持續。
在第三自然季度的財報中,蘋果的中國收入繼續報出了翻一番的高增長,手機銷售增長近九成,蘋果掌門人庫克也對蘋果在中國市場未來的表現充滿了樂觀。
不過,日前外媒刊載“彭博財經觀察”專家Leonid Bershidsky的文章指出,從多個數據指標上看,蘋果在中國的神話已經走到了盡頭。
對于蘋果來說,華爾街關注其是否能夠找到下一個類似中國的高增長“神奇市場”。
今年以來,華爾街對于蘋果開始唱衰,主要問題是庫克執掌下的蘋果,過度依賴手機業務、過度依賴中國市場,蘋果股價也遭遇了大幅大跌。
然而令華爾街吃驚的是,中國經濟的放緩,并未給蘋果公司帶來打擊或是重創,反而中國市場繼續成為蘋果的“明星市場”,99%的收入增幅和其他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天壤之別。
西方誤讀中國經濟?
不過上述專家指出,中國市場繼續搶眼的表現和翻番增長,對于蘋果來說不是利好而是利空。雖然蘋果管理層繼續看好中國市場,但是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將會阻礙蘋果業務的發展。
在周二的財報會議上,庫克仍然稱贊了中國市場,稱有朝一日將會超過美國成為蘋果全球最大市場。在9月26日結束的第四財季中,中國市場貢獻了蘋果25%的收入,已經超過了歐洲市場。
庫克表示,如果關掉網絡和電視,看看中國來到蘋果零售店的消費群體,他很難理解中國經濟出現了什么問題。庫克認為,西方對于中國經濟出現了“誤讀”,導致了一些混亂。
庫克表示,雖然中國經濟的增速出現了下滑,但他不相信中國經濟增長的變化會影響到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業績。
庫克也引述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數據,比如中國iPhone手機銷量同比增長了87%,而整個市場的增速僅僅為4%,營收則同比翻番,另外iPhone 6已經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手機,iPhone 6 Plus則是排名第三。
兩個不利指標
不過,對于蘋果而言,其他兩個更重要的數據并未給出利好信號。一個是中國區收入的環比變化,以及在亞洲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變化。
在第四財季中,蘋果一共獲得了125億美元的收入,和前一季度相比下滑了5.4%,實際上在第四財季中,蘋果新款的iPhone 6s手機已經開始了首個周末的銷售。作為對比,2014年的第四財季,新手機尚未開始銷售,而銷售收入環比仍然高于前一季度。
庫克認為中國經濟的放緩沒有影響到蘋果的業績,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這種經濟的影響是快速而且明顯的。實際上,就在中國經濟出現放緩之前,蘋果在亞洲地區的智能手機份額已經開始下滑。
根據“彭博商業情報”整理的數據,今年二季度,蘋果在亞洲智能手機市場的發貨量份額從一季度的10.8%下滑到了7.7%,與此同時,中國的華為和小米兩家公司卻在迅速擴大份額。
在智能手機銷售收入方面,蘋果一直也是亞洲市場的第一名,但是二季度其收入的份額也從一季度的42.7%下滑到了34.1%。華為和小米的收入份額在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