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近一項針對Andorid手機廠商的研究中發現,市面上已經存在著將近1300個不同品牌的Android手機。如今的Android手機品牌數量是2012年的3倍,已經幾近于荒謬。如今智能手機市場中的大玩家如HTC、聯想都已經不斷地陷入財政問題中,這個市場中真的還有空間能夠容納1300家不同的公司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大部分智能手機公司不過是曇花一現,如同蜉蝣一樣看不到明天的太陽。這就是聯想CEO楊元慶所描述的非理性競爭:出售Android智能手機的公司,尤其是在中國涌現出的大批不知名小公司們,并不關心自己是否能夠持續發展,只想賺一票就走。
這種情況顯然是Android手機廠商們不想看到的,但是對于像我們這樣的消費者來說,這同樣不是一件好事。
當我們購買手機,其實是同時買下了很多隱含其中的配套服務
你可以輕易的以難以置信的低價買到一部深圳小廠商出產的高配置Android手機,它還會附贈你一塊可更換的電池。但是當你想要進行維修時,誰會來為你提供售后服務?你買回來的時候它是運行著最新的Android系統,誰能保證它是否會持續升級?如果這部手機存在著過熱的問題和其他設計缺陷,誰又能為此承擔責任?
當我們購買大品牌手機時,其實也是買下了一系列隱含的品質保證。盡管索尼和HTC正在為了保住他們的手機部門而苦苦掙扎,但是你知道他們不會在一夜之間消失。盡管在Android軟件升級速度上面這兩家公司做的并不盡如人意,但是它們也已經盡力去做了,如果沒做好的話還會受到外界的無情嘲笑。
而如今世道變了,Android智能手機廠商的趨勢是秘而不宣地丟棄那些品質的保證,以達到更低的前期投入成本。一加手機就深諳此道,你也可以看看Yota公司的所作所為,在它取消了在美國發布手機的計劃之前,已經在Indiegogo上面獲得了大量YotaPhone2的訂單。聯想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摩托羅拉也于今年采取了一個類似的向消費者直接銷售的方式,該公司避開了承銷商直接向消費者以不可思議的低價出售新款的MotoX和MotoG。然而這些手機廠商的此種做法的真的能長此以往的持續下去嗎?
為什么沒有人關心手機的可持續發展呢?
智能手機的發展就像是遵循了加速版的摩爾定律:手機價格一直穩步下降,而手機性能卻持續提高。如果這個趨勢可以一直保持下去,那將是一件美事。但是想要讓這種發展勢頭得以保持下去,我們就需要那些生產手機的制造商做的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可持續發展。現如今,蘋果和三星已經做的不錯,Android也逐漸成為了谷歌盈利能力的關鍵,但是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其他的大部分公司每一個季度都要遭遇災難性的打擊。在慘烈的價格戰當中,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將不會得到更好的服務,而那些為我們組裝手機的產業工人也無法獲得更好的工作條件。如果我們想要有所獲得,就必須有所付出,而不是因為一時的低價而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