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出要降低網費、流量費時,三大運營商也終于坐不住了,趕在世界電信日的前兩天各自公布了自己的提速降費方案。
此外,還宣布了在2015年年底要實現的目標:中國移動表示,預計到2015年年底,流量綜合自資費同比降下降35%以上,網絡能力和網絡速率將大幅提升;中國聯通表示,全網移動用戶數據流量綜合單價降幅20%以上;中國電信預計今年流量資費平均降幅將達到30%左右。
如此表態自然讓全國人民欣喜,若執行到位,大家或許可以不用每到一個地方尋找免費Wi-Fi蹭網,不用承擔因流量超標而帶來的高額流量費,但事實上,果真如此嗎?
在記者實地調查走訪了包括北三環到北四環之間的多家移動、聯通和電信營業廳發現,三大運營商在5月15日宣布的提速降價方案似乎并未立即執行,“我們還是執行的原來的流量方案”、“沒有接到上級通知說調整流量方案”、“不管網上怎么說,反正我們營業廳辦不了”這樣的回復居多。
而在記者致電上述三大運營商官方客服電話,仔細詢問此前宣布的多個提速降價方案能否辦理情況時,只有中國移動表示某些業務在7月份之后可以辦理,某些是五星級用戶才能辦理外,包括電信和聯通官方客服對自家公司提出的手機流量降價方案似乎并不知情,而其營業廳工作人員也直言“一切還是按照以前的流量套餐情況”。
華創證券首席分析師馬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他看來,根據三大運營商制定的2015年年底的計劃,相關方案的執行相信只是時間的問題。而部分消費者則表示,流量降費方案公布近一月后仍不能辦理,三大運營商有“欺上瞞下”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