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輝稱,其實這和電腦硬盤是一個道理,刪除功能并非真正的“刪除”,而是暫時“忘記”。“只有用較大的文件重復存儲,完全覆蓋掉整個存儲空間才算真正刪除,這樣即便被恢復數據,得到的也是最近存儲的這些無關緊要的大文件。”
處于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有一些人便想到了損毀廢并遺棄的辦法來處置廢舊手機。王艷輝對此說道,從環保的角度考慮,該做法也不妥,因為手機一些零部件污染能力特別強。
“除了想得到廢舊手機內的數據,更多的手機回收企業是要獲得廢舊手機的芯片。”據王艷輝透露,這些廢舊手機最終的流向無外乎有兩種,第一是被分解后,然后回收貴重金屬和一些零件;第二便是為了得到手機芯片。
“這些廢舊手機芯片將成為山寨手機的核心部件,經過一系列組裝后,會再次流向市場。目前這種芯片已經成為山寨手機穩定的手機芯片供應方。”王艷輝說道。
業內建議監管亟需到位
鑒于如何處置廢舊手機面臨的難題,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表示,從安全和技術的角度,終端生產廠商進行專業的回收是較好的辦法,但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
據了解,目前除極個別品牌外,大多數手機品牌并未推出廢舊手機回收業務。即便是推出該項服務的蘋果,回收價格低不說,還附加了“非越獄”、“行貨”等多種條件,網友積極性并不高。
王艷輝表示,對于廢舊手機的處理,一方應該促進相關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監管也應該到位。“除了信息安全方面的監管,環境保護方面也應該考慮到。廢舊手機處理也應放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覆蓋范圍內。”王艷輝建議。
據了解,我國在2011年開始實施的《條例》實施范圍覆蓋冰箱、電視機、空調、洗衣機、電腦等,但手機尚不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