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經過去幾年了,但現在回想當年iPhone 4的宣傳語:“再一次,改變一切”,依然覺得當年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公司霸氣十足。這句“改變一切”確實是底氣十足,蘋果iPhone在當時也的確有著改變世界的影響力。
寫在新一代發布前 盤點歷代iPhone發展史
能夠改變一個行業或者領域的公司從來不少,但能夠改變三個行業或領域的公司卻十分罕見。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里,蘋果就是這樣的一家企業。不僅是用iPod改變了隨身聽領域,讓音樂的銷售形式從CD到電子數碼音樂的改變,對整個唱片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蘋果iPhone的出現也加速了諾基亞手機的衰落,使手機進入了2.0的時代。iPhone引導著Android系統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進入了移動互聯網的年代。而iPad的誕生也開創了平板電腦的時代,使傳統PC逐漸向平板電腦過渡,讓即使是曾經PC領域巨人的微軟也感到了變革的壓力。
作為蘋果公司曾經的掌門人——史蒂夫·喬布斯,他幾乎就可以和蘋果公司劃上一個等號。由于喬布斯的強勢作風使得蘋果基本成為他一個人的公司,也正是因為如此蘋果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從喬布斯1997年回歸后令蘋果起死回生,然后iPod成功,Mac系列產品在桌面電腦市場逐漸占得一席,MacBook Air從信封取出時讓世界為之驚艷,最后到第一代iPhone對手機行業的改變,這都是喬布斯的傳奇。而iPhone 4則是令iPhone成為當時除1000多元的諾基亞5800系列外的又一款“街機”,并且價格要高達4、5000元。這些成功都是源自于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公司習慣于打破原有思維,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產品而得到的。
第一代iPhone:成功但不完美
蘋果的確在不同的領域均取得了成功,不過真正讓蘋果成為時代領跑者的,恐怕還是iPhone這一條產品線。從2007年推出第一款iPhone開始,蘋果就在不斷打破傳統的框框。當時人們印象中的手機還只是一個小屏幕加鍵盤的通信設備,雖然諾基亞和索尼愛立信等品牌也曾推出過觸摸式的手機,但無論是行業影響力還是市場表現都相當有限。當喬布斯第一代iPhone發布時,手機2.0的時代才正式開啟。只是當時的iPhone正面只有一塊3.5英寸屏幕和一個簡約的按鍵,這讓當時不少人在懷疑這究竟是不是一臺手機。
2007年發布第一代iPhone
第一代iPhone僅在美國本地以及其他5個國家地區發售,并且都是以運營商合約機的形式來銷售。作為蘋果公司的首款手機產品,iPhone已經讓美國本土掀起了一股搶購的熱潮,不少粉絲在正式發售前幾天就已經開始排隊購買,這是在其他手機發售時從沒出現過的。當然,這在后面幾代iPhone產品發售時已經成為了常態。
而在萬里之外的中國內地,盡管蘋果iPhone沒有正式在國內或者香港地區官方發售,但依然有極少數量的iPhone流入到了市場。距離iPhone在美國發售后不久,廣州的陵園西路(手機街)就已經有商家開始銷售,只是價格要上萬元。iPhone的不可更換電池、不可擴展內存、SIM托等設計都是當時相當令人抓狂的,但是除此之外,最大的核心問題是這些iPhone均有美國運營商的網絡鎖,必須通過卡貼破解才能使用本土的手機卡,十分的麻煩。最后,又由于第一代iPhone還不支持中文,不少想裝酷的人就默默地繞路走開了。
筆者個人對iPhone的定義是“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按照這個定義,明顯第一代iPhone是不能滿足這個標準的。一是其不支持3G網絡,二是其不“智能”。而針對第一代iPhone存在的不足,蘋果公司于2008年7月推出了iPhone的第二代產品——iPhone 3G,其最大的提升是把外觀優化,并在功能上彌補了上一代的不足。筆者一直都覺得蘋果在很多時候推出的第一代產品都是體驗上比較差,除了這里說到的iPhone外,還有iPad、iPad mini、iPod touch等,無論外觀還是功能均需要到了第二代產品上才能有明顯的改善。
回到正題,iPhone 3G的機身采用了塑料的后蓋,較第一代的金屬后蓋在生產工藝和成本上要低一些,也更加適合大批量的生產,鋼琴烤漆的質感也更討人喜歡,塑料對信號更有利。而iPhone 3G真正的武器有兩個,一個是App Store,另一個是對3G網絡的支持。
蘋果早在2008年初(iPhone 3G發布前)已經發布了iPhone的SDK(應用開發包),讓第三方的應用軟件開發者開發iPhone專門的應用軟件(APP),而App Store與iPhone 3G同時推出,并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在APP的數目和下載量上都快速地增長。這里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者購買APP所支付的費用是由蘋果與應用軟件開發者3:7分成,這極大地激勵了一些應用開發者去開發更好的APP。
目前美國區活躍的APP數量已經超過100萬
后來App Store也出現了很多經典的手機應用和游戲,如植物大戰僵尸、憤怒的小鳥等,整個蘋果APP的生態圈也逐漸成型并穩定持續地發展。眾多實用APP的出現推進了iPhone手機的智能化,iPhone也逐漸成為生活娛樂和工作的重要設備,這令IOS在智能手機系統的競爭中也占有了相當的優勢。
如果沒有良好的網絡支持,iPhone就和當時的普通手機沒有太大的區別,最多就操作炫一點而已。蘋果公司深知就一點,于是在第二代iPhone上就加入了對3G網絡的支持。有了高速3G網絡的支持,用戶才能隨時隨地使用iPhone進行社交、娛樂、工作,以及下載各種好玩實用的APP。有趣的是,美國AT&T當時推出過無限流量的3G套餐,以滿足iPhone用戶的需求,不過AT&T明顯是低估了用戶的需求。iPhone曾經占據了美國智能手機上網流量的50%(2009年初數據),超越了當時的黑莓和WM系統手機,并且后來由于iPhone對移動網絡資源消耗過大,甚至影響到了AT&T的部分網絡服務。
在iPhone 3G之后,蘋果在2009年6月推出了小提升版的iPhone 3Gs。兩者在外觀上幾乎一樣,只是3Gs增加了白色后蓋的版本。3Gs中的s代表的是速度(speed),更快的運行速度和網絡速度。往后的iPhone產品上也采用這種大小年的更新節奏,大年主要推出新的外觀,小年則保持外觀風格不變,但配置上作較大的提升,有點類似于Intel的“Tick-Tock”模式。
同年,蘋果公司與中國聯通達成協議,iPhone手機正式被引進國內銷售,國人終于可以購買到行貨的iPhone手機了,幸福感倍增。不過有個小插曲,第一批引入的iPhone 3Gs由于客觀因素的問題(你懂的),并不支持WiFi無線網絡,所以對3G網絡的依賴性大大增加,這讓不少人第一次感覺到手機流量不夠用(使用中國移動服務的朋友是不會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