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 蘋果皮”配件的美國專利圖片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最新申請的27項美國專利中包含一款可以讓蘋果 iPod Touch 、iPhone等設備接入移動網絡的硬件專利,該專利是在2010年一季度提交申請的,并于近日在美國專利商標局網站公示。
蘋果皮
專利文件顯示,這款名為“附件收發器 ”的設備可以通過物理連接或者無線連接,將 iPod Touch 等本身不具有通話功能的設備接入移動網絡。
蘋果申請的該項專利不僅涵蓋了“ 蘋果皮”設備的功能特征,而且涉及其他特性也相當廣泛,包括讓iPhone 手機支持所謂的“雙卡雙待”等。
這項美國專利編號為20100234051,發明人為保羅·霍爾登(Paul Holden)、羅伯特·博徹斯(Robert Borchers)、耶西·多羅蓋斯克(Jesse Dorogusker)、艾米麗·舒伯特(Emily Sc hub ert)、斯蒂芬·奇克(Stephen Chick)。
目前尚不能查到蘋果中國公司是否也已經向國內提交了同樣的專利申請。
該專利中所述允許 iPod Touch 撥打電話的功能,正是今年7月開始熱傳的“ 蘋果皮520”配件的主要功能。在加裝“ 蘋果皮”以后, iPod Touch 就可以撥打電話,這與專利中的描述相一致。
而蘋果申請專利時,國內衍生科技開發的“ 蘋果皮520”尚在研發之中。盡管他們在2009年9月就設計出“ 蘋果皮”的原型機,卻始終沒有申請國內外的專利。
衍生科技負責人在今年8月中旬接受網易科技采訪時曾表示,由于申請專利的程序過于復雜、時間過長,有可能影響公司推廣,因此公司尚未提交“ 蘋果皮”在國內或國外的專利申請。
“ 蘋果皮”尚未上市,市場上即出現另一批“山寨版蘋果皮”,同樣以 iPod Touch 打電話為主打功能。這些配件同樣可能侵犯蘋果此項專利。
不過專利的曝光并不意味著蘋果已經研究出了同類產品。科技博客“Engadget”指出,蘋果所申請的專利可能只是為了在遭遇法律糾紛時起作用。因此,專利申請時所標稱的全部功能,在最終銷售的成品中不一定會全部采用。
盡管如此,該專利現在看來還是對“ 蘋果皮”類產品有很強的針對性。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的王韌律師在接受網易科技電話采訪時說,專利的保護范圍具有地域性,美國專利對產品在國內的銷售沒有影響,但如果國內專利也被搶 注的話,則會對國內專利的持有人構成侵權。如果有充分證據證明國內開發者早于蘋果構思出“ 蘋果皮”的設計創意和思路,開發者在已公示的專利申請授權后,方能向專利復審部門提出無效該項專利的請求。
王韌律師說,專利不僅保護已經設計完成,可以投入生產或已經投入生產但尚未面世的科技產品,也保護獨一無二的科技產品創意和設計構想,只要這種構想能夠形成完整的技術方案,是可實現的。例如目前許多國際大公司正在研發的技術或者已經獲得專利權的技術方案,往往在兩到三年后才能看到相關專利產品面世,這正體現了這些技術領先的公司在市場運作方面技術先行和知識產權保護先行的整體策略。她建議說,如果在蘋果提交專利之前,“ 蘋果皮”方面就提交美國專利申請或中國專利申請,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處于被動局面。
如今在專利申請上已經落后的“ 蘋果皮”,想要成為正規產品投入市場的愿望遭遇到了更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