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在臺北時間(11/14)凌晨,在美國與全美第一大行動電信業者 Verizon Wireless(威瑞森)合作,推出旗艦款式 Droid DNA,馬上震撼整個行動通訊業界。Droid DNA 除了搭載 S4 Pro 四核心 1.5GHz 處理器、以及 2GB RAM 之外,還有一個分辨率達到 1080p 的 5 吋屏幕,規格頂尖,而且即將于 11 月 21 日在美國上市。大家想必對這款蝴蝶機的近親也很感興趣,剛好小編有個機會可以試玩一下 Droid DNA,現在就讓大家看看它有什么獨到之處。
外型:黑紅配色,美系風格強烈
雖然在血統上來說,Droid DNA 可以說是 J Butterfly 的近親,不過兩者的外型就差很多了,J Butterfly 用拋光的鋼琴烤漆機殼材質,看起來是滿滿的日系風格;而 Droid DNA 看起來就有點硬派美式風格,手機的一體成形機身以黑色為底,并用紅色作為點綴,手機側面也用了一整條紅色飾板作為裝飾,上面還用微鉆孔(micro-drill)的方式鉆了一整排孔洞,看起來頗有跑車的利落感覺。
背部:皮革漆涂層,一體成型
至于背面,Droid DNA 機殼采用皮革漆涂裝,可以提供不錯的握持手感,但缺點是如果手心容易出油,油份會容易黏在皮革漆材質上,清理的時候需要費點功夫擦拭。而由于它采用一體成形機殼的關系,手機的電池無法更換,也不能插卡擴展內存容量。
手機采一體成形機殼,背面設計彎曲弧度,除了在視覺上看起來比較薄以外,也有增加握持手感的功效。
背面機殼采用皮革漆材質,不容易留指紋但卻容易卡油。
細節:紅色裝飾點綴,超薄9.73mm
Droid DNA 是 Verizon 主打的高階機種,因此當然可以支持 4G LTE 聯機。另外它也是一款同時支持 GSM / WCDMA / CDMA 的 World PhOne。
手機頂端設有 micro SIM 卡槽、電源鍵、以及 3.5 mm 耳機孔,電源鍵還用了類金屬同心圓刻紋的設計方式(圖片看不太出來),蠻有質感。
手機厚度有 9.73 mm,不過因為背面圓弧機殼設計的關系,因此看起來比數字呈現上要更薄一些。
側邊只有右側設有一個音量鍵,同樣采用同心圓刻紋的設計;另外側邊的紅色飾條上面也端了許多小孔,可不是用來通風的喔。
底部 micro USB 的插孔外面有防塵蓋保護,小編實際測試過,它的 USB 是可以支持 USB Host 模式(也就是 USB OTG),插上鼠標、隨身碟都可用,只要上市集下載個文件管理器,就可以看到外接記憶卡或是隨身碟里面的檔案,可當做另類的內存容量擴充方式。
小編這里也請出其他機種與 Droid DNA 比比看:左邊兩臺是 iPhone 5,右邊是 One X+。
厚度比比看,iPhone 5 當然是最薄的,One X+ 次之,Droid DNA 稍厚一點。
來個大家愛看的迭迭樂,由上到下依序是 兩臺iPhone 5、One X+、Droid DNA。
1080p 屏幕:眼睛無法分辨的細致
Droid DNA 最受矚目的規格,是它首度搭載一塊 5 吋的 SLCD3 觸控屏幕,除了是 HTC Android 智能手機系列機種屏幕最大的款式以外,它也與 J Butterfly 一樣,采用 Full HD 1080p 分辨率面板,實在是相當嚇人。而因為 1080p 的分辨率濃縮到 5 吋的對角線尺寸之下,因此屏幕的畫素密度達到 440 PPI,早就超過了人眼可以辨識的極限,因此屏幕看起來就像印刷品一樣,完全看不到畫素點或是文字鋸齒的情形。
而 1080p 的 5 吋屏幕,看起來與 One X+ 的 4.7 吋 720p 屏幕(312 PPI)在細致度上有什么分別呢?剛好現場兩臺手機都有,所以小編很努力的很仔細的看了半天,對照再對照,結論是肉眼真的看不出來有什么差異,但如果是與 5.5 吋、720p 分辨率的 Note 2(267 PPI)來比,就有分別了。而在小編翻拍屏幕畫素點比較以后,在放大的狀態來看,Droid DNA 的畫素點的確更密。
另外,Droid DNA 的 SLCD3 屏幕,與 One X+ / One X 搭載的 SLCD2 之間有什么分別呢?除了分辨率更高以外,也有可視角度更廣以及屏幕更薄的優點,而小編對照一下屏幕后發現,以往 One X 的屏幕稍微偏黃的情形,在 Droid DNA 上面已經獲得解決,屏幕看起來顏色更為正確,至于色彩飽和度以及亮度,則與 One X+ 差不多。
Droid DNA 內建 5 吋 SLCD3 屏幕,即使達到 5 吋規格,拿起來的感覺也還好,并沒有大到讓人不習慣。
屏幕下方一樣設有三個 Android 功能鍵。
這張圖片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左邊的 One X+ 白色時鐘的部分看起來稍微偏黃,中央 Droid DNA 則比較接近純白色。右側是 iPhone 5,大家可以比較一下 4.7 吋、5 吋與 4 吋的差異。
上面這張圖片是把 iPhone 5 與 Droid DNA 放在同一個平面下同時拍攝屏幕照片,用以對比畫素密度的差異。
像素:快來看看噪點誰的多吧!
小編把上面圖片放大到 100% 并且擷取部分畫面作比較,可發現下方 Droid DNA 的 AnTuTu 字樣,比起上方 iPhone 5 的 Game Center 字樣更為細致。
這邊是把圖示拿來作比較,注意這兩個圖示本來就不一樣大,我單純只是剪貼而已,沒有特別把某個圖示放大或縮小。這邊也可以看到 Droid DNA 畫素點比 iPhone 5 更為細致一些。
接下來我用 Droid DNA(左)與 One X+(右)作比較,把圖示放大來看,就可以看出 Droid DNA 的細致程度。
在用瀏覽器看網頁的時候,1080p 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即使字非常小,上半部的 Droid DNA 也可以顯示清楚文字,反而下面的 One X+ 有點模糊。(這不是沒對到焦喔)
把 Droid DNA 拿來與屏幕更大的 Note 2 來比,高下立判。
相機:800W/F2.0相機One X接班人
Droid DNA 的相機設定基本上與 J Butterfly 和 HTC 8X 相同,主相機是 800 萬像素,鏡頭除了有自動對焦外,也有 F2.0 光圈、28mm 廣角,感光組件也同樣采用 BSI Sensor;而前鏡頭有 210 萬畫素,并搭載 88 度 F2.0 廣角鏡頭,前后相機各有一個 ImageChip 影像芯片。它的相機接口支持「sightseeing mode」,默認是開啟的,如果用戶在拍照接口下直接按電源鍵鎖定屏幕,再次打開屏幕時,手機會略過鎖定畫面直接開啟相機接口,方便用戶快速拍照。不過如果離開相機接口后鎖定屏幕,就沒有這樣的功能了。
背面的 800 萬像素主相機,一旁有 LED 閃光燈。
前置相機鏡頭有 88 度的廣角能力。
拍照UI:簡潔又清晰的操作界面
相機接口與以往的 One 系列相當類似,同樣具備觸控對焦、4FPS 連拍、邊錄邊拍等功能。
前后相機都支持最高 1080p 的錄像分辨率。
支持觸控拍攝,點一下屏幕就會自動對焦加上拍攝,可彌補手機沒有設置獨立快門鍵的缺憾。
樣張:DNA拍攝樣張搶先賞析
跑分:安兔兔得分接近15000!
Droid DNA 在核心規格部分相當強勁,它搭載 Qualcomm S4 Pro APQ8064 四核心 1.5GHz 處理器,除了內建 Adreno 320 圖形處理器之外,也有高達 2GB RAM 容量,完全的就是旗艦規格。而小編也用了幾套效能測試軟件測試一下它的效能,它的排名也都名列前茅,即使它的屏幕分辨率更高,理論上來講讓它稍微占了下風。
這是安兔兔測出的系統信息。屏幕分辨率寫 1080 x 1776 是因為畫面下方的 Menu 列占去一部分面積的關系,但其實它可以在設定中把最近使用應用程序的按鍵仿真成 Menu 鍵,這樣這條 Menu bar 就會消失。
Quadrant Standard 跑出 8305 分,相當高。
Vellamo 的 HTML5 與 Metal 分別為 1777 分與 622 分。
CF Bench 測試,總體得分為 17600 分
Nenamark2 測試為 59.1 FPS
Basemark 測試出來為 49.21 FPS,相當不錯。
界面:Android 4.1聯姻Sense 4+
在軟件部分,Droid DNA 與 One X+ 相同,采用 Android 4.1 搭配 HTC Sense 4+ 接口,功能也幾乎大同小異。
搭載 Android 4.1.1 與 Sense 4+ 界面。
接口呈現基本上與 One X+ 差不多。(除了 Verizon 內建的應用程序與功能以外)
手機支持 NFC 聯機。
相片集現在呈現的方式有點類似音樂播放器,首先顯示的是手機與不同在線服務的圖標,讓用戶方便存取不同地方的相片。
小道消息:臺灣將推 J Butterfly
上面看完了 HTC Droid DNA,這款手機由于是 Verizon 獨家定制,因此想當然不可能在美國以外的國家推出,其他地區的用戶想買也買不到;不過如果你也在等類似的機種的話,這邊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據小道消息指稱,先前 HTC 在日本推出的姊妹機種 HTC J Butterfly 蝴蝶機,很可能會遵循先前 HTC J 的模式,原汁原味直接引進臺灣,同樣的規格,想必臺灣消費者應該還是比較喜歡日版的外觀吧!至于引進時間則不是太確定,有一說是 12 月,但大家先看看聽聽就好,總之想買的話,趕快先存錢把預算準備好吧!
HTCDroid DNA |
HTC手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