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曾表示,2016年3月上市的格力手機2代上市,它將完爆蘋果6S。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轉眼2015年就將過去,回望這一年,堪稱“董明珠的格力手機表演年”。2015年3月18日,在中山大學的一個演講會上,董明珠毫無征兆地拿出了她的格力手機,“我已經在使用了”。
隨后不久,董明珠給出格力手機2015年銷售目標:一億部。董對格力手機的定位是:“三年用不壞的手機”。但到了6月初,這一數字又變成了“5000萬部”。7月中旬,董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釋放新的信息:“格力手機二代、三代將于年內推出”。
及至2015年底,格力手機仍未上市銷售。其間,僅有一次在淘寶的銷售還被格力叫停,稱是“經銷商個人行為”。
這一年,董明珠攜格力手機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捧腹的“話劇”,劇情千轉百回,曲折動人。如今,格力手機2代又要來了,有網友驚呼,“一代還沒見著就二代了,格力手機更新換代是不是太快了!”
平心而論,格力手機和錘子手機都是不怎么成功的手機,雖然在蔑視蘋果這一點上董明珠和羅永浩很相似,但若論對手機的理解,董明珠還是差羅永浩一大截。在筆者看來,格力手機已經成了笑話。半年后,董明珠會不會又說,“格力手機3代才值得期待呢”?
今天,人們對格力手機的關注其實并非關注格力手機本身,更多的是關注董明珠的表演——董明珠已經從“女企業家”成功轉型為“話題女王”。
你不妨這樣想一下:假如這款手機貼的不是“格力”的標簽,背后站著的不是話題女王董明珠,你還會關注它嗎?當人們以看笑話心態看格力手機的時候,你會發現,只有董明珠是認真的。
到2016年3月份,格力手機“面世”整整一周年。顯然,格力手機已經深陷“董明珠式陷阱”。因為牢牢地貼上了“董明珠”這張標簽,格力手機給人們留下的印象與其他所有的手機都不一樣,它是喜劇外加荒誕劇。
而這恰恰是格力手機最致命的結癥,尤其在董明珠個人形象充滿負面色彩的今天。我此前曾經講過,不是所有的企業領導人代言自己企業的產品都是好事。
四年前,“董明珠”三個字意味著“工業精神”;今天,“董明珠”三個字意味著無節制的自大、近乎瘋狂的自戀、僵化的工業思維、口無遮攔的宣泄
還有什么比“開機畫面必須是我”更能表現董明珠的自戀?即使網友大呼“是她我就不買”,董的回答依然牛逼哄哄:“我這么做是對年輕人的尊重”。這就是“董式邏輯”。
有趣的是:一個張口就是“1億部”的手機,甚至沒有召開過一場正式的發布會!如果你以為董明珠只是對手機的理解過于膚淺了而已,你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公眾已經將董明珠對手機的理解進行了邏輯延伸,他們會在內心問自己一個問題:董對空調的理解會更深刻嗎?
公眾一旦產生這樣的聯想將“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今年以來格力在空調上的種種努力均歸于失敗(請諸位看看格力財報),你就知道不是沒有緣由的。
還是那句話:董明珠的表演有點過了。筆者此前曾經講過一句話:決定做手機是董明珠有生以來最失敗的決策,它有可能成為格力電器發展史上的轉折點事件。今天,筆者依然堅持這一判斷。
在種種預警面前,董依舊不對自己的行為作出任何反省與檢討。在10月份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董明珠甚至稱:“我從來不認錯,永遠是對的”。怪不得格力電器創始人朱江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意味深長地說,“等著看結果吧。”從一個優秀企業到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企業,只需要三年時間。
今年以來,中國手機市場發生深刻變化,昔日風光無限的小米手機在第三季度出現負增長。有趣的是,小米的老板雷軍,恰恰就是當年和格力的董明珠打賭的那個人。當年,二人都是豪情萬丈。
若論對手機的理解,董和雷根本不在一個朝代。如果深諳年輕人心態的雷軍都徒喚奈何,你還敢指望對手機“半吊子”的董明珠給我們帶來驚喜嗎?
柳傳志前不久撰文說,“沉浸在榮譽之中是最危險的,你應該記住自己是誰。”筆者把這句話轉送給董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