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還是功能機的時代,風光無限的國產手機市場占有率超過55%,如今國產智能手機市場也是一片大好,但是品牌卻是完全不同的一批,這十幾年來,當年風光無限的國產手機都去哪兒了呢?
科健:誤判形勢,跟錯隊友
科健于1984年成立,用14年的時間在1998年成功推出第一款GSM手機。帶著國字號企業(yè)的光環(huán),科健在當時的年產達300萬臺,一步步走上巔峰。然而,之后選擇與三星合作,生產三星提供的機型,研發(fā)能力逐漸下滑,加之企業(yè)的人浮于事和財務問題,科健于05年逐漸退出市場。
熊貓:國寶的名字卻無國寶的命
1993年,南京熊貓推出中國第一臺手機,當年賣出2萬多臺自主研發(fā)的手機。在1999年左右,南京熊貓和愛立信在南京成立合資公司,開始同時生產愛立信和熊貓手機。這個時期的熊貓仍然是市場領先者。作為第一家獲得手機入網證的國內廠商,在04年就陷入財務漏洞的泥潭,最終,在05年黯然告別手機業(yè)。
波導:曾經的“戰(zhàn)斗機”,目前以放貸度日
“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zhàn)斗機”這句廣告詞打響了波導的名號。特別是在2003年和2004年,波導手機連續(xù)銷量突破1000萬部,成為國內手機市場的第一名,即使在諾基亞、三星的國際品牌沖擊中國市場時,波導還能在06年保證國產手機中連續(xù)六年銷量第一、連續(xù)三年出口第一、全球銷量累計近6000萬臺的突出業(yè)績。但智能機開始出現之后,波導出現了大量的虧損,甚至只能靠著放貸來維持生存,曾經的戰(zhàn)斗機風光不再,如今只能生產些貼牌代工手機。
夏新:從盈利8億到虧損8億
作為一家從事電子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的企業(yè),夏新曾在2002年創(chuàng)下了單款手機盈利超過8億元的奇跡。到2005年,公司的品牌價值就已經達到了70.62億。在2002年全球競爭力組織對中國上市公司的競爭力排名中,夏新位列第二。但在06年之后,夏新沒能延續(xù)之前的輝煌,07年虧損達到了8億,雖然幾經轉手也回天乏術。
南方高科:資金緊張致公司停擺
1999年5月,廣州南方高科有限公司成立,其主要股東信息產業(yè)部第七所曾在國家專項科研經費支持下完成了GSM手機國產化課題,因此南方高科的技術優(yōu)勢明顯。但是在2004年底,南方高科由于資金緊張的問題引發(fā)企業(yè)內部的動蕩。2006年,南方高科所擁有的6個注冊商標被拍賣,僅賣了17.8萬元。
天時達:巔峰時期銷量近350萬
天時達集團在1998年成立移動電話研發(fā)中心,同年自主研制的第一臺移動電話投放市場。在2004年,天時達的手機銷量近350萬臺。現在天時達仍然在做智能手機,只不過巔峰時期的輝煌已是明日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