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6S上市首周(三天)銷量超越iPhone 6,突破1000萬臺,據說中國內地貢獻了近300萬臺。這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數字,當然這是建立在它5288元起行貨的售價上。
國產手機性價比越來越足,但即使這樣,很多國人依然只愛iPhone,鑒于目前國內工資水平,大多數人想要買一部,還是比較困難的,不吃不喝至少要一個月吧。
現在回到文章的題目上,“我”月薪可能只有3000元,但不吃不喝也要攢錢買部iPhone,這話雖然說的有點夸張,但會是絕大多數用戶真實的寫照,對于這種現象很多人真的搞不懂。
這不,有用戶在知乎上提問,為什么有些收入不高的人會省吃儉用買很貴的手機?其在問題中表達了自己的疑惑,有些月收入不到五千的人,寧愿吃的不好穿地攤貨,也要換一臺類似iPhone 6 Plus、iPhone 6S這樣很貴的手機,而月收五六位數的人卻還在用舊的,或者換新的手機只是中高檔,沒有那么貴的。
這樣的問題激發了大家的熱情討論,從中挑選幾個經典的:
網友肥肥貓:
對窮人來說,現在的一部手機=電話+筆記本電腦+手持GPS+隨身聽+外放音響+電視機+電子書+照相機+家庭DV,他們不比有錢人,可以一件件配齊更專業的單品。在這種N合一的產品上花最多的錢,對他們來說恰恰是最理性的選擇,每多花一分錢都能非常直觀地感受到生活質量的提升。
will lian:
我小時候想買漫畫和四驅車,沒錢。于是每天早飯錢五毛一塊的攢。攢夠了去買個爽。嗯,就是為了買個爽,無他。
曾加:
對于不太富有的人來說,一個顯著的特點是:買一個東西需要攢錢,攢錢時間有長有短,短則一兩天,長則數十年。在攢錢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降低對價格低一級商品的使用水平。比如,我們會省下幾頓飯的錢去買一本好書,省下幾張電影票的錢去買一件自己中意的衣服,但我們通常不會跨多個價格級別地去省錢,比如,為了買電腦少吃一頓飯——因為這幾乎是杯水車薪。
而5000~7000 元,對大部分人來說,恰好是一個需要攢一下錢,但是攢錢周期又不是特別長的價格(對窮人來說也不會超過半年,遠低于商品壽命)。在這個不算長的時間內,他們可以買到同類物品中最優秀(至少是之一)且實用性強的商品,大大改善生活質量,因此這對他們來說很有吸引力。
說到底,可能一句話來概括比較合適,且深刻吧,在國內很多人的觀念里,手機還象征著身份。
蘋果iPhone6s |
蘋果手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