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部分手機企業總喜歡說自己不做低端,以為不做低端就代表著自己在高端手機市場能成功,這顯然是錯誤的。
中國手機的現實注定從低端做起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不過30多年時間,中國制造業真正發威是在1980年代末期,在改革開放的前期中國一直都是貿易逆差國,即是說中國制造當時尚未有與國外競爭實力。
1990年代以來中國依然是以廉價產品出口為主,表現在進出口貿易上就是中國的加工貿易占比一直到2007年都在50%以上,2007年后中國的制造業轉型開始取得一些成績,加工貿易占比逐漸下降到2014年的約34%。
中國手機品牌上一代以TCL、波導等為首的品牌在2004年一年多時間被歐美日韓的手機品牌擊敗,被迫進入山寨機時代,經過中國制造業的努力,中國手機產業繼續頑強發展,然后才有了今天我們見到的華為、小米等的崛起。
目前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已經在全球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但是它們主要依靠的是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地利優勢,2014年中國手機品牌占全球約40%的市場份額中有大比例是在中國大陸市場完成的。2014年中國手機品牌銷量約4.5億部,而其中有3.5億部是在中國市場完成的。
在國外市場獲得的這些手機銷量大部分來自于傳音在非洲、小米和聯想在印度、TCL在南美等贏得的,他們贏得市場主要依靠的正是中低端手機。
中國手機產業鏈處于低端。半導體制造目前在三星和臺灣企業之間展開,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目前才量產28nm,而三星即將量產10nm、臺積電已量產16nm;液晶大陸技術遠遠落后于日韓;DRAM產業掌握在韓國和美國手中;CMOS大陸剛剛通過并購OV獲得。只有芯片設計方面,華為海思目前跟上世界一流水平。
做低端手機不代表企業低端
占據全球手機銷量一哥位置14年之久的諾基亞其手機均價只有60多歐元,其有推高端手機,也有推100多元的手機,但是使用諾基亞高端手機的用戶不覺得自己有多掉價。三星目前是全球手機一哥,其同樣有推低端手機,而且三星今年在印度市場份額的回升正是來自于其推出的中低端手機,其中一款采用大陸芯片企業展訊芯片的手機售價才500多元。
做低端手機不代表利潤率低!諾基亞的手機均價如此之低,但是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凈利潤達到10%。
一直穩占全球手機高端市場的蘋果公司其實也在進軍中低端市場。其曾推出低價的iPhone5C,據傳蘋果明年也有可能再推廉價手機。其實蘋果還在通過另一種方式變相推低價手機,那就是繼續銷售舊版手機,京東商城目前在售iPhone4S最低價只要1398元。
做低端手機可以有效的均攤元件成本,所以無論是前手機一哥諾基亞還是現手機老大三星都要做低端手機,這個沒有什么好丟臉,倒是一些企業明明自己尚未做到老大的時候就屢屢說自己不做低端手機反而顯得信心不足了。
中國手機都是采用谷歌的Android系統,這注定了中國手機企業能做的只能是在硬件上做差異化。它們在國內市場能成功進軍高端市場,是因為谷歌沒有進入中國市場,所以可以剪除谷歌的應用而置換入中國自己的軟件產品,并因此贏得對三星的競爭優勢。如第一段所言,國產手機在國外市場的表現遠遠不如國內市場同樣說明了這一點。
中國手機要真正走向國際市場,就請認識中國手機產業鏈的現實,夯實自己的基礎,沒有扎實的基礎,將難以在高端市場取得成績,做低端手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認清楚自己的長短,那叫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