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雷軍關于“為啥友商很反感跑分”的微博成了網友吐槽對象,就連背后的跑分軟件也再次成為眾矢之的。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跑分已經變得越來越雞肋,跑分的客觀性也飽受質疑。到底跑分是怎么一回事?手機跑分是否真的能體現手機全部性能?今天我們就談談手機跑分不得不知道的事。
手機跑分:PC跑分的延續 數據僅供參考
手機跑分,其實是PC時代電腦跑分延續下來的產物。就是手機運行一到多款相同的軟件,以得到的數據來詮釋一部手機在運行時的流暢度以及手機的性能情況。主要測試項目為CPU、顯卡、內存、存儲、顯示器像素、軟件運行環境等,結果包括跑分、名次以及手機各類參數。這些參數能直觀體現出手機的硬件性能,給用戶以參考作用。
許多手機廠商熱衷于靠跑分宣傳手機性能,稱其為辨別手機硬件好壞的試溫表。小米手機堪稱開山鼻祖,近期發布在網上的紅米note 2高配版跑分達54024,賺足了噱頭。而樂視超級手機1在安兔兔上取得51224分的成績,被網友戲稱為“跑分帝”,號稱上市首月即以56.4萬臺的銷量,成1500-2000元價位段的銷量冠軍。
手機跑分并不是一直都受到肯定。華為榮耀7和魅族MX5作為各自的年度旗艦產品,定位均在2000元以內。華為榮耀7售價1999元起,而魅族MX5售價1799元起,就在大眾一致看好榮耀7之時,跑分結果卻截然相反,榮耀7為47654分,魅族MX5為48199分,比魅族還貴200塊的榮耀居然輸了。不僅是華為,錘子剛剛發布時也對跑分產生質疑,售價3000多的錘子手機跑分僅8788分,讓許多錘粉大呼失望。
與安卓手機跑分大戰不同,iPhone的iOS系統一直以來都不加參與。一些網友直言,無卡頓的iOS系統根本不用比,就能甩Android幾條街。而事實并非如此,安卓采用的是真后臺,多線程運行,IOS是偽多線程。真后臺對性能需求很大,同一時間的訪問CPU的請求過多會導致每個應用分配的時間片和處理能力都很少,從而給人感覺“跑不動”。所以跑分對Android機具有一些參考意義,而對于幾乎無卡頓iOS顯得有點多余。
跑分已是老梗 體驗測評悄悄崛起
在跑分數據飽受詬病的同時,體驗評測的概念逐漸被用戶所接受。跑分獲取的是手機的極限性能數據,但在日常應用中很少會激發手機的極限性能,一般八核的處理器也就觸發兩到三個核心。體驗評測恰是模擬用戶的日常使用習慣,比如桌面設計、APP使用、網頁內容加載與滑動、照片查看與操作、文件拷貝以及開機自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