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進一步規范手機卡實名制相關規定,要求9月1日前,電信企業在其實體營銷渠道全面配備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銷售手機卡時,必須要求用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并當場在第二代身份證讀卡器上進行驗證。
這是繼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和2013年工信部《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發布后,推行手機實名制力度最強的一次。
號稱“史上最嚴”的手機號實名制實施情況如何?對非實名制用戶有哪些影響?實名制能否根除手機詐騙等違法行為?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北京進行了走訪。
實名制開始動真格
9月2日,記者來到北京市海淀區某高校內的中國移動營業廳,該營業廳門口貼著“自助實名不排隊”的海報。記者了解到,在該營業廳,自助辦理手機實名制登記,用戶只需攜帶身份證和手機,通過身份證識別設備掃描身份證信息,獲取手機驗證碼,在個人信息頁面完善家庭住址等信息即可,整個認證過程需一分鐘左右。
9月4日,在北京市西城區的中國移動德勝門外大街店,記者詢問一位工作人員,未實名是否意味著將被停機?她表示暫未接到相關通知,但建議盡快辦理。
而在實名制落實的“薄弱地帶”——街邊代銷點、報刊亭等地,此次規定也有明確表述:沒有身份識別設備的代理商將被取締代理資格,運營商要對社會營銷渠道配發統一標識和代理編號,并在顯著位置進行張貼。
在東城區安德路的一家手機號碼銷售商店,記者未攜帶身份證件辦理電話卡的要求,遭到了店主拒絕。他說,現在辦卡都需要實名制。
一直被稱為“監管盲區”的線上業務又如何呢?記者點擊進入一家手機卡銷售率較高的淘寶天貓店,該店鋪醒目位置提示:“親們,根據國家工信部實名制入網要求,所有顧客下單后,請務必根據頁面提示,上傳真實有效的二代身份證正反面照片,否則不能發貨。”
經常網購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實名制政策出臺以后,網上購買手機卡,收貨需要本人簽收,不可代收,簽收時還需準備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進行身份信息核驗,快遞員要將身份證帶回存檔。
未認證號碼將越來越“麻煩”
據悉,目前市場上的非實名制手機卡用戶一般分為四種:機主姓名為“臨時賬戶”,用戶名一項中顯示為“某某代辦”等臨時卡;手機卡登記信息不完整;機主姓名與實際使用者信息不匹配;“集團卡”,機主姓名為單位、經辦人姓名。
前來中國移動德外大街營業廳咨詢的市民韓女士屬于第三種情況。她向記者介紹,自己的手機號是用哥哥的身份證辦理的,這么多年了一直用得很好,最近聽說這次實名制很嚴,自己也來問問情況。
工作人員告訴她,更換手機號實名使用人的,暫時沒有明確規定,為了避免以后的使用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建議盡快辦理實名登記變更,除持本人身份證、手機卡外,還需攜帶此前登記購買該手機號的身份證原件才可變更。
9月5日,中國聯通中關村營業廳,工作人員表示,對于辦理實名制認證,該營業廳目前只有本人攜相關證件現場辦理這一種方式。
該工作人員還提醒:“未實名制的手機卡丟失都沒法補辦,對于不實名的手機號,以后限制可能越來越多。”
對于實名制是否有用的疑問,這名工作人員還表示實名制“也有利于對用戶隱私進行保護”。
實名制后這些難題還待解決
外地號碼未實名制是否可以異地辦理?對此,各大運營商的工作人員均表示,各地規定不一,只能咨詢當地營業廳。
這種不便,在京求學七年,剛剛畢業返鄉的蔣夢潔深有感觸。她現在在杭州工作,但手機號碼是北京的,號碼用了七年,她還想保留,可杭州的營業廳說要回北京辦理實名制認證。她感嘆:“這太麻煩了!”
實名制能否在遏制手機電話、短信詐騙方面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某西部省會城市從警十余年的侯警官對此并不認同。他說,現在販賣身份證和身份信息的違法行為比較猖獗,這就給了犯罪分子利用虛假信息登記注冊手機號碼可乘之機。
侯警官告訴記者,犯罪分子從實名制上做文章,不法商家利用一些人貪圖便宜的心理,把經過實名制登記的卡,以特別優惠的價格賣給他們。交易成功之后,不法商家立即掛失換卡,那么消費者手上的卡就作廢了。消費者吃了啞巴虧,還投訴無門。
實名制下如何保護用戶隱私呢?有專家表示,實名制落地后,相關監管部門應該要求運營商加強內部監管,防范并降低信息泄露行為帶來的風險。運營商一定要確保客戶的信息安全,從制度和技術上上“雙保險”、這樣用戶和運營商之間才能建立起牢固的信任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