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的發布會結束后,ZUK在體驗區展示了一款堪稱黑科技的產品:透明屏手機。不過,目前這應該還只是一部概念產品而已,但真正的透明屏幕手機離我們有多遠?
盡管價格屠夫們一次次配備高端硬件到高性價比手機上,但從目前來看,已經很難制造足夠的爆點來吸引用戶購買產品。所以說,在硬件同質化的今天,產品 的差異化,才是唯一能夠吸引用戶的點。那么何為差異化呢?其可理解為特色功能。例如vivo的影音、OPPO的VOOC閃充。而某些在科幻電影出現的未來 科技,也讓消費者心動不已。例如全折疊手機,投影屏幕。又好比近期在微博上曝光的全透明屏幕手機。
透明屏幕手機的確存在
全透明屏幕,聽起來科幻,用起來也是科幻。早年就有不少網友制作了些許炫酷的概念圖,讓我們一窺未來透明手機的形態。事實上,透明屏幕手機早已上市。 09年9月,還沒完全被索尼并購的索愛正式向消費者出售第一款透明屏幕手機,型號為Xperia Pureness,國內也有部分用戶稱為索愛X5。該款手機當時售價700歐元,約合人民幣5000元。雖然當時Android系統還沒大方面侵襲,但索愛也在塞班當道的年代,宣稱Xperia Pureness擺脫各種復雜的技術,只專注于通話功能和簡約的設計。
在當時發布會上,索愛并沒有具體公布Xperia Pureness采用何種技術,不過這款手機雖然驚艷,但卻是遺憾的黑白屏幕。目前這款手機在X寶上也有銷售,不過價格也相當酸爽。
2011年,聯想發布了第一款彩色透明屏幕手機——S800,外形類似Xperia Pureness,可以說是Xperia Pureness的進化版。S800手機上下黑白分明,上半部是銀色包邊的透明屏幕,可以清晰的看到背后的東西,下半部分則是黑色鍵盤區域。作為聯想S800最為出彩的透明屏幕,周圍的保護層是非常厚重和結實,邊角還采用弧形修飾。這塊聯想S800的王牌透明彩色屏幕分辨率為從前慣用的 240x320(QVGA),尺寸為2.4英寸,屏幕發色數方面也達到65000色,這些熟悉的參數也達到當時的主流水準。另外,這款手機還搭載有200 萬像素鏡頭,售價僅1800元人民幣,可謂相當親民。
智能手機上的“透明化”嘗試:
其實上述的機型,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只要能讓手機CPU、內存等零部件乖乖待在屏幕下方的物理容器模塊,這種定義上的透明屏幕手機研 發起來并不難。但對于智能機時代的消費者來說,更關心的,應當是大屏智能機能否做成全透明呢?畢竟上述提到的手機,無一例外都是功能機。屏幕小,操作也是 簡單,而且屏幕下方還配有突兀的塑料模塊,同智能機時代的風格完全不同。這里,要是只說屏幕的話,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早在五年之前,三星就研發出了大尺寸 的全透明屏幕。這種基于OLED技術的屏幕可以完美的實現透明效果。而到了智能機時代,觸控才是主流,如東芝,索尼等廠商在透明的觸控屏幕上也取得了一定 的進步。當然離面向市場大規模制造,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事實上,技術的進步往往會超過你我的想象。其實不僅僅是屏幕,目前對于機身以及電池等方面的透明化都已經開始嘗試。早先臺灣的寶創科技,就開發出了近似全透明的概念機。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該技術走出實驗室只是時間問題。
透明手機的優缺點:
說了這么多,那透明屏幕手機的優勢在哪里呢?小編以為,透明手機的第一優勢就是炫酷。沒錯,透明手機帶來的視覺沖擊力是極大的,充滿了未來的科幻感。需要 透明時變得透明,不要時可以及時關閉,切換自如。而且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最終可以實現透明屏幕與無邊框技術的結合,甚至,同可變性屏幕技術結合也不是癡 人說夢。
其次,透明手機可以實現單面顯示,雙面操作。鑒于手機等設備的尺寸逐漸增加,用戶單手操作的難度愈發加大。因此,將觸控層做在屏幕前后兩面,對于用戶操 控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而且,前后兩面的做法也為提供雙人協作提供了可能。甚至未來,一塊屏幕,三人,甚至更多人同時操作也未嘗不可。
最后,想必大家都知道手機QQ曾經可以連接界面開啟攝像頭,保證走路不撞樹。其實,透明屏幕手機也有這樣的優點。當您走在路上的時候,眼睛自然是盯在屏 幕上的。這般情況下,很容易發生意外。然而有了全透明手機,您就完全可以觀看到手機下面的環境,保證了安全。當然,這樣的優勢不僅僅可以應用在安全上。當 需要時,信息可以同屏幕后面的背景融為一體,提供實時的數據支持。進來大火的增強現實技術,不就是如此嗎?
優點有這么多,難道透明手機是如此的完美無瑕嗎?當然不是,任何事物都有缺點,何況透明手機這種尚且還在實驗室中的產品。首先,可以肯定相較于普通手機,透明手機更容易碎。光看概念圖就可以知曉,透明屏幕只有薄薄的一層,很難有其他保護。即使加上藍寶石玻璃,也僅僅只能提高耐磨性罷了。其次,對于手機 而言,碎屏是最常見的損壞形態。對于透明手機而言,屏壞了,可能連同其它透明元件一并壞了。維修的成本注定會成倍增加。因此,在一定意義上,透明屏幕手機 是不便于攜帶出門的。
當然,除了研制透明屏幕外。科學家們也在嘗試其他辦法來達到透明屏幕的形態。如投影屏幕,全息屏幕等等。當然,無論是哪一種,如果能夠順利進入市場,對 于人們生活的改變想必都是巨大的。十年前很少有人能夠預料到今日手機的形態,那么今天的我們,也應該對下一個十年的手機形態,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