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星新品手機Galaxy S5的指紋識別被破解,指紋識別技術遭遇安全質疑。究竟指紋識別能否成為未來智能終端標配,擔當起支持移動支付認證的重任?就此,三星指紋識別芯片供應商新思國際(Synaptics )首席技術傳播官Sebastien Taveau日前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包括指紋識別在內的生物識別技術,必將是未來發(fā)展方向。
“與其說三星指紋識別技術被入侵,不如說被惡搞。” Sebastien Taveau反復強調,這種惡搞成本極高,需要實驗室苛刻條件配合,在現實場景中難以實現。加上用戶認證只是存儲在消費者移動終端,就算入侵也只能是單次攻擊,不像近期報道的“心臟出血”網絡開源代碼漏洞那樣,由于用戶認證信息高度集中而帶來大規(guī)模的信息泄露風險,連谷歌、亞馬遜這些網絡巨頭都不能幸免。
相比而言,當下絕大多數手機依靠4位PIN碼作為身份認證,極易遭到破解,安全性無法與指紋識別相媲美。另外, Sebastien Taveau稱,對于移動支付,指紋識別作為主動認證方式還會與被動認證相結合,保障安全性。
“生物識別將是下一個支付浪潮。” Sebastien Taveau認為,結合多種獨立的控制節(jié)點將是保證整個認證鏈中關鍵的一步。目前,有消息稱微信下一版本將推指紋支付“指付通”,解決手機丟失資金安全的問題。
衛(wèi)士通子公司成都摩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網絡涉及支付安全業(yè)務。該公司技術總監(jiān)唐皓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指紋識別作為生物識別的一種,具有唯一性,但是應用在移動支付領域,個人唯一性指紋密碼被盜取濫用的風險依然存在。
從產業(yè)鏈布局來看,目前全球指紋識別技術由以AuthenTec主導的蘋果、指紋識別產業(yè)鏈和以Validity和FPC主導的Android陣營產業(yè)鏈主導。據國信證券分析,隨著下一代iPad和三星分別采用指紋識別,在未來智能終端中滲透率達到50%,相應需要增加30萬片/月圓級芯片尺寸封裝技術(WLCSP)產能,與現在產能存在巨大缺口。而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包括華天科技、晶方科技、碩貝德、長電科技和通富微電涉及相關封裝技術。
三星Galaxy S5 |
三星手機 | |||||||||||||||
|